省級機關單位,是參加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的四大領域之一。2023年度考核結果表明,省級機關單位去年承擔的重點工作完成率達99.39%,備受社會關注、由省級機關單位負責推進的13類55件省政府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一系列由省級機關單位牽頭開創的舉措、干成的業績,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在綜合考核的牽引下,省級機關單位如何以實干擔當創出群眾滿意的好成績?
考大事,聚焦重點工作爭先創優
讓考核真正助推高質量發展,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體系是重要前提。去年,省委考核辦圍繞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優化完善針對省級機關單位的“高質量發展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
調整后的指標體系,由“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主責主業履行情況(含履行安全生產監管職責情況)”“改革任務推進落實情況”等六大指標和減分項構成。其中,“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的權重設為40%,通過“大指標大權重”樹立鮮明導向。各機關單位將省委常委會2023年工作要點、省政府2023年度十大主要任務百項重點工作細化成可量化的考核內容,緊盯考核目標抓進度、找差距、補短板、比實績,高質量完成重點工作任務。
新設“爭先創優情況”指標,主要考核各機關單位在“國評”指標上“挑大梁”情況、所在領域“走在前”情況、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多作貢獻”情況。
考慮到機關單位性質、職能各不相同,2023年度綜合考核省級機關單位進一步優化分為四類,基本實現同類型單位在同一賽道競爭。這一變化使考核更科學合理,有利于把各方面的干勁帶起來。去年,省總工會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為建設制造強省提供人才隊伍支撐,在全國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考核中獲第一名,各項工作獲得全國總工會和省委領導批示23次,在全國相關會議上介紹經驗11次。在2023年度綜合考核中,省總工會由往年的“第二”等次躍入“第一”等次。
近期,考核牽頭單位面向90余家省級機關單位開展問卷調查,并采取座談訪談、上門調研等方式聽取26家單位的意見建議。受訪者對2023年度考核指標體系普遍比較認可,認為考核體現了高質量發展要求,能夠多角度反映各機關單位工作成效。
促發展,真抓實干取得過硬成效
去年,省級機關單位在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縱深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出實招、出新招,有效發揮統籌協調、參謀助手、督促檢查、服務保障等職能作用,取得實打實、過得硬的成效。
省發改委發揮綜合經濟部門職能,牽頭制定推動經濟率先整體好轉“42條”政策舉措、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28條”增量措施等重要政策性文件;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7000億元;深入推進“1+3”重點功能區建設,深化沿滬寧產業創新帶建設,加快推進南北產業鏈融合;指導各地研究謀劃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專項規劃、投資促進政策,合理布局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牽頭編制并推動省政府13類55件民生實事如期完成。
省人大常委會機關推動編制省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去年制定修改省級法規14件,強化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法規制度供給,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撐。省委研究室圍繞中心大局深入開展調查研究,關于工業軟件、深遠海風電建設等多項對策建議轉化為發展舉措。省委編辦有序推進省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民生事業、發展和安全等提供機構編制資源保障。
服務基層、服務經營主體,是機關的重要職責,也是考核的重要方面。省自然資源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用心用情解決安置房辦證難問題,至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安置房不動產首次登記58萬余套。省市場監管局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提振發展信心,為企業減免檢驗檢測等費用2.4億元。
聚合力,拼出走在前列的好成績
綜合考核包括3張考卷,其中一張是“黨的建設成效評價”。省委考核辦介紹,對省級機關單位來說,這張考卷著重考核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情況。從各家所交答卷可見,高質量黨建有效推動各機關單位強功能、聚力量、優作風,激勵廣大機關干部鼓足干勁、實干擔當、敢為善為。
省水利廳開展“牢記囑托擔使命,示范表率當先鋒”實踐示范活動,建立240個黨員示范崗、214個黨員責任區、136個黨員突擊隊,引導黨員干部在防汛抗旱、太湖治理等重點任務中沖在一線。去年,全省成功抗御14輪強降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在國務院考核中實現“九連優”。省農業農村廳組織黨員干部深入1100多個村(社區)和各類經營主體,走訪農戶6000余戶,提出對策舉措70條。去年,農村集體資產規模4791億元、村均集體經營性年收入超2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均位于全國前列;創建國家鄉村治理示范鎮村199個,奪得全國第一。
在省級機關單位,廣大黨員干部充分認識到做好江蘇工作之于國家戰略全局的重要意義、重大責任,干事創業的氛圍更濃郁,推動發展的合力更強大。一個個亮眼的“全國第一”便是有力印證:省教育廳系統謀劃推進教育強省高標準建設,全省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有19項位列全國第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總數連續三屆全國第一;省科技廳在牽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上起步有力,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9.4萬家、新獲批國家創新型縣(市)9個、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7家,均居全國第一;省工信廳積極推動全省工業經濟率先好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連續三年全國第一、兩化融合指數連續九年全國第一,全省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95家,居全國第一。此外,一批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包括穩就業的“江蘇經驗”,在全國率先建立養老護理專業技術職稱體系的創新探索,“省市縣、政銀企、線上下、內外貿”四個聯動促消費的扎實舉措等。
江蘇省級機關單位在開局之年交出了一份良好答卷,也將在新一年度綜合考核的指引下,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進一步激發“走在前、做示范”的信心和動力。
(徐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