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蘇宿工業園區主要領導率團赴日本、新加坡密集開展經貿招商活動。招商團隊先后考察多家日資企業集團總部、新加坡半導體產業上下游重點企業和高科技醫療項目,一些被考察企業表示將積極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儲能等行業發展變革,共享發展機遇。目前,相關企業在蘇宿工業園區增資擴產工作已在推動中。
5月4日,蘇州光刻膠行業的一家領軍企業和園區簽約,將在這里建設生產基地。這家企業是園區招商人員“見縫插針”拜訪爭取而來,第一次見面對方只有20分鐘交流時間,最終蘇宿工業園區用20分鐘“打動”企業代表。
等不起,坐不住。作為我省南北共建園區的“領頭羊”,聚焦招商引資和拓園發展,蘇宿工業園區奮力前行。
去年底發布的全省南北共建園區高質量發展年度評估排名中,蘇宿工業園區蟬聯第一、實現“十二連冠”。新起點上,奮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仍須“干”字當頭。
狠抓招商引資,人人都是招商員。 園區建立“人人招項目、周周聽匯報、月月去考察、季季有簽約”招商工作機制,圍繞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強化產業鏈招引。構建“14312”招商格局,即1個招商辦,4個專業招商分局,北京、上海蘇州、粵港澳等3個區域招商中心和12個部門組成的招商小分隊。
今年以來,園區積極組織外地客商前來考察,拜訪重點企業,統籌開展并參加宿遷(蘇州)臺資招商懇談會、宿遷(深圳)投資環境說明會等招商活動。園區主要領導先后帶隊赴北京、深圳、上海、安徽、浙江等多地拜訪客商90余批次。3月底,在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簽約18個項目,包括12個產業項目和6個蘇宿科創飛地項目。
招得來,留得住,還得發展好,營商環境很重要。園區持續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依托政務服務網打造“宿遷速辦·速舒辦”一網通辦平臺,推出電子證照免于材料提交、容缺預審、跨省通辦、電子簽章、電子出證、房水電氣聯合過戶等服務措施。推進企業開辦“一件事”改革,設立“無差別全科受理”窗口,建立幫辦、代辦、導辦機制,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件事”“一個環節”“0.5個工作日”辦結目標。建立“365天天幫”幫辦體系,定期召開政企見面會,發放“開工大吉服務包”。實施“專員服務制”,主動對接、靠前服務、精準指導、代辦幫辦。
對中小規模企業來說,環保和安全往往是短板,園區普遍采用政府買單、第三方專家輔導的全方位幫扶模式,消除企業后顧之憂。
“服務很高效。”江蘇惠升管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盧新州對園區營商環境表示贊許。企業10年前從蘇州搬遷到宿遷,年營業額從當初的5000萬元增至近2億元,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底又獲評省“專精特新”企業。盧新州介紹,企業新拿50畝土地的擴建廠房即將完工,“剛剛又獲得一筆美國訂單”。
企業每一次增資都是對園區投下“信任票”。尼吉康電子(宿遷)有限公司是首家進入蘇宿工業園區的日資企業,專業生產各類電容器、開關電源、汽車電子回路等系列產品,從入駐園區以來,經4次增資擴產,成為母公司在日本本土之外投資規模最大的海外工廠。
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從“輸血式”單項幫扶到“造血式”南北共建,蘇宿工業園區不斷創新合作機制,推動南北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將蘇州·宿遷科創飛地打造成多功能跨區域創新合作平臺,加快建設蘇宿科創中心,聚力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高地,讓更多的項目孵化在蘇州、落地在宿遷。園區只爭朝夕推進項目建設,緊盯威那微電子、聚成金剛石三期、中運錨鏈等重大產業、重點工程項目,抓牢項目建設關鍵環節,加強要素保障調度,確保二季度13個列市重大項目開工率達100%,基礎設施投資不少于2.7億元,實現增速翻番。
“蘇宿工業園區的服務意識、服務理念和蘇州工業園區一脈相承, 蘇州企業‘跟著園區走出去’,好的營商環境對項目落地宿遷很重要。”江蘇蘇大天宮公司總經理袁方深有感觸,公司曾參與蘇州·宿遷科創飛地建設,目前已啟動蘇宿蘇大天宮科創中心的規劃設計和招商工作。
有耕耘就有收獲,園區經濟持續恢復、平穩趨好,工業生產回升明顯。4月,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0.64億元,環比增長12.3%;1—4月,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33億元,增速較1—3月回升15.9個百分點。其中,重點企業可成科技4月產值4.8億元,環比增長17%;聚成金剛石持續保持高位增長,1—4月產值完成5.76億元,同比增長113%。
“園區將立足三大主導產業,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上再發力,發揮蘇州大后方資源優勢,建立招商聯盟,力爭重大項目招引實現新突破。”宿遷市副市長,蘇宿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朝陽表示。
( 周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