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奮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發布時間:2020-12-06 來源:新華網 點擊:
被譽為“眼鏡之都”的江蘇丹陽,年產全國三分之一的鏡架、四分之三的鏡片,今年10月15日順利通過“中國眼鏡生產基地”復審。
近一年來,這個“中國眼鏡之鄉”通過創新發展賦能未來,綠色發展增“靚”城鄉,共享發展增進福祉,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傳統江南小城正以嶄新姿態,吸引眾人目光。
乘坐高鐵走出丹陽站,映入眼簾的第一個建筑便是這個市的名片—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丹陽眼鏡產業歷經市場近四十年捶打,不僅沒有衰退,反而不斷壯大,這一切源于科技創新的保駕護航。
“技術保障市場,品牌創造價值,明月鏡片已連續四年蟬聯銷冠?!泵髟络R片董事長謝公晚介紹說,他們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合作,成立了國內鏡片行業的第一個院士工作站與眼鏡光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是矢志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才馬力十足。
傳統產業浴火重生,吸引高層次人才落戶是關鍵一著。從2016年起,丹陽市實施“丹鳳朝陽”人才計劃,力爭用5年時間引進并支持200名以上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目前,該市擁有28名“兩院”院士、29名國際專家、104名省“雙創”人才,40多名院士在丹陽擔任特別顧問。
除了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還要求綠色成為普遍形態,共享成為根本目標,這些都是美好生活的應有之意。
初冬時節的訪仙鎮紅光村,河湖波光粼粼,田園風光旖旎,一幅江南鄉村的新畫卷令游人陶醉。
“今年有好幾只天鵝在村里水塘停留歇息,以前最多能在天上看到?!闭f起村里新變化,紅光村黨委書記孫銀炳興致勃勃。在孫銀炳看來,越來越多的候鳥在村里歇腳,表明紅光村的自然稟賦保住了,沒有吃了祖宗飯,斷了子孫路。
近年來,丹陽市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2816個自然村的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垃圾集中收運處理率達100%,規模養殖場治理率99%,農村生活污水和無害化衛生戶廁一體化整治的“丹陽模式”更是叫響全省。
高質量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丹陽立足長遠,不斷拉長短板筑牢全面小康底線,用公共服務提升托起民生重任。
教育資源持續優化,財政對教育的投入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站達標率達100%;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實施89個村級扶貧項目,77個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3144戶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脫貧。
“丹陽市積極搶抓轉型升級發展機遇,逐步形成了汽車及零部件、五金工具、眼鏡、木業、家紡等五大傳統特色產業和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新材料、農機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五大新興產業‘雙輪驅動’的發展態勢?!钡り柺形瘯淈S春年說,他們將“優民生”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不斷加大民生投入,量身定制了《高水平小康·丹陽在行動》方案,以“六大行動”著力在扶貧幫困、補齊民生短板上下功夫,力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跑越快。
(秦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