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服務基層,展現銀齡擔當。4月22日至25日,江蘇省委老干部局組織老同志發揮作用全省示范性活動走進揚州地區,18名省直單位老專家先后來到高郵市、寶應縣兩地,深入園區企業、醫院病區、基層社區、田間地頭,助力產業發展,服務基層群眾,專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普遍贊譽。
精準指導——經濟科技專家助企解困
由省科技廳和省工信廳6位老同志組成的經濟科技專家組,從高郵到寶應短短的4天時間里,步履不停,先后實地走訪17家企業、召開6場座談交流會,為當地企業答疑解惑,提出意見建議20條。專家們每到一家企業,都認真聽取企業負責人情況介紹,深入車間與工人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當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指導意見。
人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源。在高郵市開發區管委會召開的座談會上,針對當地企業普遍提出的規上企業數量少、企業人才引進保留難的共性問題,省科技廳原副廳長蔣洪提出,要堅持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并重,借助寧鹽高速帶來的區位優勢,提前做好規劃,打造多功能商業綜合體,為企業引進和保留人才提供優質服務保障,企業要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抓好科技轉型,把主導產業做成特色產業。省工信廳原二級巡視員常如平提出,要積極構建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企業參與高校課程開發,嵌入行業前沿技術,與高校合作設立聯合培養計劃,培養對口人才。
省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原省經信委巡視員陸元剛長期從事工業經濟管理工作,熟悉工業企業運行情況。在深入當地企業走訪調研和交流過程中,總是能夠精準找到企業存在的問題,發現企業存在的隱患,并提出改進的方向,為企業排憂解難。在一家食品企業走訪時,針對部分產品模仿性強、同行業內競爭激烈的問題,他指出要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盡早進行商標注冊,這樣不僅能規避法律風險,還能最大化品牌價值,防止侵權和促進合作等,為長期發展構建“護城河”。省工信廳原一級巡視員胡學同就企業專項資金、項目申報問題,指出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主動對項目申報的政策研究透徹,精準匹配政策導向,突出項目價值、規范材料呈現,提前做好充分準備。
當地企業紛紛表示,專家們工作經驗豐富、視野開闊、專業水平高,來企業現場指導帶來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啟發。
潛心幫帶——文化專家助力傳承
走進紀念館、文化館、圖書館、非遺展示館和制作工坊,開展現場指導、文化交流和專題講座,傳授美術藝術知識、指導文旅項目改造提升……省文旅廳3名老專家所到之處,場面熱烈非凡。活動期間,專家們圍繞各自專業領域舉行了6場輔導講座,給當地群眾帶來一場場獨特的藝術盛宴,專家們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文化造詣感染了每一個人。
4月23日下午,高郵文化館小劇場座無虛席。省文旅廳原副廳長、南京博物院原院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專家組成員龔良圍繞《高郵文旅融合與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主題展開深入講解,詳細介紹了數字化建設在博物館中的應用案例,通過生動的圖片展示,讓大家直觀感受到數字化技術為博物館展覽帶來的創新變革。此外,他還分享了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實踐案例,為高郵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
時逢“世界讀書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省文化廳副巡視員嵇亞林,同樣為高郵和寶應書畫界作了精彩的講座。他以“從文物之美談中國傳統丹青”為主題,就文物與博物館、文物與中國畫的實踐與感悟作了深入淺出的闡述,讓人們以一種全新視角領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不少觀眾說:“這樣高水準的講座不僅提升了我們的眼界,更增強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文化專家李金芳接到赴揚州指導的任務后,提前20天精心準備,認真撰寫了《高郵非遺傳承及開發建議》《淺談寶應非遺數字化建設及相關建議》等3篇理論文章,并一一做成課件。他以《高郵非遺傳承及開發建議》為題,暢談了對高郵非遺保護的四點建議:聚焦文旅融合,打造非遺品牌;設立非遺工坊,激活非遺旅游;挖掘非遺資源,搞好非遺普查;加強數字化建設,拓寬非遺傳播渠道。高郵200多名文旅工作者、非遺傳承人及市民代表共聚一堂,反響熱烈。
當聽眾了解到,文化專家們開展專題講座,是江蘇省省直單位銀發人才服務基層專項行動之一,不禁發出感慨道:“這樣的服務基層活動多多益善。”
把脈開方——農業專家助農增收
由省農科院和省淡水水產研究所3名專家組成的農業專家組,不顧舟車勞頓,頭頂烈日,直接服務到種植園、蝦蟹養殖基地等,與當地干部、農技人員、種養殖戶進行深入交流,精確“把脈問診”,針對發現的問題,一一提出應對措施,先后指導農業項目16個,解決技術問題14個。
“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省農科院原副院長鄭建初結合自己多年來的一線工作經驗,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提出“抓住三產融合要點、發展高端稻米、適時播種灌溉、秸稈深翻還田、地租與農場效益協調”等建議,給當地農戶指明了發展方向。
省農科院馬瑞娟研究員在赴龍虬鎮揚州茂紅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現場指導時發現,引進的山東大櫻桃枝頭僅有少量稀疏果實,成片杏林連續兩年光開花不結果,農戶看著也是干著急。仔細了解情況后指出,導致這個后果的原因是種植品種單一,櫻桃和杏大部分品種都自交不親和,需要引進其它品種授粉。專家一句話,解答了種植戶兩年的困惑。
省淡水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唐建清,長期從事水產新品種的研究與開發,具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在養殖場,與養殖大戶面對面交流,現場指導羅氏沼蝦虹彩病預防、羅氏沼蝦育種、藕塘小龍蝦養殖,認真解答著養殖戶提出的是否要潑海鹽、螃蟹如何育肥等關鍵技術問題,提出無人機投喂、結合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小龍蝦抱仔苗養殖等建議,并表示后續將繼續給予相關技術指導。
“像我們這樣中小規模的果農能零距離得到專家指導的機會非常難得,這次省里老專家來我們這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揚州茂紅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道,現場還和老專家互留了聯系方式,以期促成長期結對指導。農業專家們的辛勤工作,展現了長期奮斗在農業生產一線的農業工作者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埋頭苦干的工作作風,深受當地農戶歡迎和信賴。
細心服務——醫療專家助民健康
“劉主任,老專家們義診到什么時候啊?我這號還能不能排到啊?專家們下次什么時候來啊?”在高郵市西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候診大廳內人山人海,不時有焦急的群眾問道。得知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們來義診的消息后,大家奔走相告,甚至有群眾6點多就來到醫院守候。
活動期間,來自省人民醫院的6名醫療專家,不辭辛勞,連續奮戰,先后前往高郵市送橋中心衛生院、西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郵市人民醫院、寶應縣人民醫院等,為基層群眾近300人開展義診服務及疑難病例討論,手把手帶教青年醫生18名。除了義診活動,醫療組專家們還開展了現場教學查房,為當地醫護人員提供專業指導。醫療專家們以高度敬業的精神和熱情周到的服務,詮釋了醫者仁心與責任擔當,為基層群眾送去健康福祉,為健康江蘇建設貢獻銀發力量。
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資深專家、主任醫師萬琪憑借精湛醫術與豐富經驗,成功為一名疑難重癥患者明確診斷,贏得當地醫護與患者家屬高度贊譽。在寶應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病房,一名72歲的老年患者因“進行性下肢無力1個月,加重1周”入院。恰逢專家到訪,院方第一時間邀請萬琪主任參與會診。萬琪主任詳細查閱病歷、詢問病史后,對患者進行了全面神經系統查體,憑借多年臨床經驗,提出關鍵性診斷思路——缺血性脊髓血管病,并高度懷疑合并胸主動脈夾層。當日下午,CTA檢查結果證實了萬主任的判斷。這一精準診斷為后續治療指明了方向,也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多虧省里專家來了!我們懸著的心總算落了地!”患者家屬激動地表示。會診結束后,萬主任還就脊髓血管病鑒別診斷、主動脈夾層急診處理等要點,為當地醫護團隊開展專題授課,助力基層診療能力提升。
義診活動中,呼吸內科專家王彤主任醫師遇到一位頑固性咳嗽、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結節的患者,詳細詢問病史后,結合患者癥狀與檢查結果,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為其后續治療提供了明確指導。老年醫學科專家薛綺平主任醫師接診了一位膿毒血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肝膿腫、休克、嚴重低鈉血癥、低蛋白血癥、血小板減少等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薛主任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迅速判斷并采取有效措施,為后續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腎內科專家洪新建主任醫師深感大家對腎病的防治知曉率較低,很多患者發現時已為中晚期,她在門診和病房會診中,不遺余力地向患者和家屬宣傳腎病的早防早治。兒科專家龔海紅主任醫師高度關注兒童肥胖問題,在接診一位兒童肥胖患者時,面對著急的家長,龔主任一邊細心地進行相應檢查,一邊耐心地指導家長如何關注孩子青春期發育體征。心血管內科專家朱杰主任醫師為多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了會診,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患者提供了精準的診斷和治療建議,贏得了患者和家屬的一致好評。
四天的專業技術指導和義診活動,醫療專家們一邊耐心地診治叮囑,一邊對年輕醫生進行教學指導,不僅體現了專家們高超的醫術,更彰顯了省級專家團隊“傳幫帶”的深厚情懷,贏得了當地醫生和患者的廣泛歡迎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