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組織部門作為“干部之家”,肩負著選賢任能的重要職責,必須練好“知事識人”基本功,既能洞察事業發展對干部能力素質的精準要求,又能全面客觀地考察識別干部的真實面貌,促進“人”與“事”精準匹配、“才”與“政”相得益彰,讓真正德才兼備的干部脫穎而出、擔當重任。
“序事,所以辨賢也。”知事是識人的前提。不知曉干部所負責的事,深入了解就無從談起;不理清干部在事中應承擔的角色,精準識別就成了空話。所謂“知事”,就是要精準把握本地區、本部門在全局中的坐標方位、關鍵任務與挑戰,從而弄清事業需要什么樣的人;就是要深入解析不同層級、不同領域崗位的職責邊界、能力要求與勝任特征,從而弄準崗位缺少什么樣的人。唯有將“事”的脈絡理清、將“崗”的標準立明,“識人”才能目標清晰、依據充分,有效避免“憑感覺”“模糊化”評價,使干部選拔任用真正對接時代要求、服務事業追求、滿足群眾需求。
察人識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現精準識人,須構建多維度、立體化的考察識別體系,堅決破除片面化、表象化窠臼。既要看“八小時內”的履職盡責,也要觀“八小時外”的生活情趣;既要聽其慷慨陳詞的“臺上功”,也要察其服務群眾的“臺下功”;既要看重在急難險重任務前的擔當之“勇”,也要欣賞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之“韌”。通過多角度、多側面地觀察,穿透表象,看清干部的真實輪廓與立體形象,讓“兩面人”無處遁形,助“老實人”精彩亮相。
當然,人有所優,固有所劣。精準識人,必須為“德、能、勤、績、廉”每一把“標尺”都刻上清晰的“刻度”。將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要具體看其在重大關頭、原則問題上的立場與抉擇,讓“政治過硬”可評判、可檢驗。能力衡量要結合不同崗位的職責要求,建立履職能力清單,看其破解復雜問題的“專業度”與“創新值”。做實量化分析與實證評價,讓干部的優劣長短都有客觀依據,推動選人用人從“感覺”走向“科學”,因勢利導、用人所長,實現“好鋼用在刀刃上”。
路遙知馬力,“事”上見真章。精準識人的主戰場,在改革發展的第一線、維護穩定的最前沿、為民造福的主陣地。推動“知事”和“識人”深度融合,要有計劃地把干部放到“事”上去磨、去練、去考。實踐是最好的“試金石”,實績是最硬的“通行證”。只有在火熱實踐中反復淬煉,才能分辨出誰是敢擔當、善作為的“實干家”,誰是只喊口號、不抓落實的“場面人”。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干部成長自有其規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今日的“短板”補齊后可能會轉化為未來制勝的“跳板”。知事識人也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一下子、經歷一兩件事就能看清認準的。因此,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干部的潛力和可塑性,構建“知在平常、識在經常、研在日常”工作機制,把對干部的常態化了解、近距離觀察轉化為有針對性的點撥和引導,給予干部足夠的提升時間和進步空間,在動態比較中識別出真正的“潛力股”與“千里馬”,激勵更多干部扛得起重擔、干得好事業。
知事識人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需要明察秋毫的嚴謹,也要有伯樂相馬的溫情。唯有秉持公道正派、求真務實的原則,持續提升“知事”的深度與廣度,不斷增強“識人”的精度與準度,才能真正做到知人善任、人盡其才,為事業發展匯聚起中堅力量。
(蘇州高新區工委組織部 于洪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