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決把黨的自我革命要求落實到位,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作風建設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最忌四處出擊、淺嘗輒止,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找準“一米寬”、深耕“萬米深”,找準癥結、聚焦發力,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寸接著一寸挖,直至挖到病根、見到實效。
作風建設之所以要聚焦“一米寬”,是因為只有精準靶向,才能集中優勢兵力,解決真問題,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作風問題林林總總,但其要害往往集中在幾個關鍵領域。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正是經過深思熟慮、精準聚焦后劃定的“一米寬”的主戰場。它直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些群眾反映最強烈、對黨的執政根基危害最大的頑瘴痼疾。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就必須繼續保持這份戰略清醒,把主要精力、優勢兵力集中在糾治“四風”上。要緊盯那些改頭換面、潛入地下的新動向、新表現,比如“不吃公款吃老板”的隱形宴請、“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數字留痕等,精準識別、靶向治療,防止戰線拉得過長、火力過于分散,確保每一拳都打在要害上。
“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治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阻力、出現反復,甚至在一段時間內看不到顯著成效。此時,最考驗的就是我們的定力。對其治理,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最怕“抓一抓、松一松”。作風建設的“萬米深”,是對專業主義、長期主義的執著追求,是對問題根源的徹底鏟除。“萬米深”不在于數字本身,而在于它代表著一種一抓到底、久久為功的品質。
讓“萬米深”成為常態,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韌執著。“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作風建設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摒棄“畢其功于一役”的幻想,更不能有“歇歇腳、松口氣”的念頭,要以“一米寬、萬米深”的戰略定力和“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執著,堅守初心、持續專注,不因遇到困難而動搖,不因出現新熱點而轉移陣地,在日拱一卒的堅守中,確保作風建設的“施工圖”不偏離、不走樣。
擇準“一米寬”,更需挖至“萬米深”。常態長效推進作風建設,要持續深化執紀監督,對頂風違紀行為必須“零容忍”,一經發現,就要深挖細查,揭開“人情往來”的遮羞布,斬斷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以專業的精神和手段,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形成“不敢”的強大震懾。深化制度建設,從查處的典型案例中反思制度漏洞,不斷完善相關制度規定,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從“不敢”到“不能”的有效銜接。深化思想武裝,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四風”之害,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實現從“不能”到“不想”的境界升華。一以貫之深化作風建設,一竿子插到底,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的作風保證。
(豐縣縣委組織部 亓竹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