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詐不如拙誠”,出自《韓非子》,意思是玩弄小聰明、用欺詐手段處世,遠不如秉持真誠、踏實做事來得可靠。對于黨員干部而言,耍小聰明或許能在一時一事上鉆得空子、謀得便利,但終是走不長遠、行不穩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作為人生信條,這樣才能真正立得穩、行得遠。”黨員干部當用“拙誠”破“機巧”,少些“小聰明”,多些“大真誠”,以過硬作風詮釋對黨忠誠,讓黨的旗幟在群眾心中永遠鮮亮。
戒“表功之巧”,守“務實之誠”。現實中,少數干部熱衷于打造“短平快”的顯績,滿足于“造盆景”“刷白墻”的表面文章,卻對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繞道走、往后拖。要知道,真正的政績,從來不是“秀”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不是寫在匯報里,而是刻在群眾心坎上。黨員干部干事創業要一錘一錘敲,從解決飲水安全、硬化道路、幫扶就業等群眾身邊的小事入手,用“路修通了”“水喝上了”的實在變化累積信任。謀劃發展要一茬一茬干,不搞“材料政績”“數字臺賬”的虛功,甘于做打基礎、利長遠的潛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做好鋪墊性工作,不貪一時之彩,不求表面風光,真正把實事辦妥、把根基筑牢,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
戒“避責之巧”,守“擔當之誠”。順境逆境看襟懷,大事難事看擔當。焦裕祿在蘭考時,面對風沙、內澇、鹽堿“三害”,沒有躲著走、繞著過,而是帶頭跳進泥坑查水情,頂著風沙種泡桐,甚至在病床上還想著“蘭考的麥子長得怎么樣”。他用“不避事、不逃責”的擔當,在蘭考大地留下了不朽的政績,也讓“擔當”二字成為黨員干部最鮮明的底色。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黨員干部面對緊急任務時要敢于扛責,不做“旁觀者”、不打“太極拳”,主動認領職責、牽頭協調推進,以“我來辦”的自覺扛起重擔。碰上項目梗阻、矛盾糾紛等“硬骨頭”時不回避、不敷衍,深入一線摸清實情、找準癥結,以“久久為功”的韌勁破解難題,用實打實的擔當贏得群眾信任。
戒“謀私之巧”,守“為民之誠”。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楊善洲同志扎根大涼山艱苦奮斗二十二載,不是盤算“種樹能得多少利”,只想著“為家鄉披上綠裝”;不考慮“退休后如何享清福”,只惦記“為百姓再做些實事”,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位置。黨員干部身處各自崗位,應當時時叩問“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將為民服務的宗旨落到實處。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面對面聽“原汁原味”的訴求,設身處地幫助解決各種實際困難和問題,把群眾滿意度作為工作的“風向標”,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執行政策時堅持不偏不倚,把資源、精力用在為民謀福上,守住不謀私利、不徇私情的底線,用一心為民的赤誠,筑牢黨群干群的“連心橋”。
(無錫市惠山區長安街道 衛穎潔、李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