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點帶面”是抓基層黨建工作的一種常用方法,通過試點先行、典型引路的方法,有利于總結經驗教訓,避免“走彎路”。但從工作實踐來看,一些地方和單位熱衷于“以點代面”,“試點先行”被機械地理解為打造“盆景”,“典型引路”被簡單地異化為吸引“眼球”。乍一看,“點”上熱熱鬧鬧,但“面”上卻冷冷清清,難以復制推廣。
“以點帶面”和“以點代面”雖一字之差,本質卻大不相同。“以點帶面”是通過點面結合、由點及面的方式,循序漸進推動工作全面深入開展,體現了積極進取、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和方法;“以點代面”則是試圖用一個或幾個“盆景”“樣板”來替代全面工作,以偏概全、一葉障目,最終本末倒置、背離初衷,導致工作實效大打折扣。相比之下,“以點帶面”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把上級要求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廣工作。而“以點代面”是不愿做深入細致的基礎性工作,只注重在“點”上大做文章,不惜花費人力、物力、財力,把“點”搞得紅紅火火,使其在檢查考核評比中閃亮登場,讓檢查者觀“點”而窺“面”。
究其原因,“以點代面”問題的出現,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些黨員干部政績觀跑偏,重顯績而不重潛績,重包裝而不重實效,片面地認為抓點“投入少、產出高”,抓面“周期長、見效慢”,挖空心思“抄小道”“走捷徑”,鉚足了勁求“快”,千方百計想“顯”。長此以往,不僅助長了形式主義的歪風,給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風險和隱患,也會影響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
抓“點”只是手段,帶“面”才是目的。一方面,黨員干部須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持續往高處站、向實處轉、朝深里推,把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放到“抓基層、打基礎”上,把落腳點放到“把方向、聚人心”上,切實樹立“好樣子”、拆除“花架子”、不留“爛攤子”。另一方面,須講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發揮典型示范效應,多做一些“實惠盆景”“經驗盆景”,引領帶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當然,對那些暫時無法在面上推開的做法,也不要簡單否定,不妨先“讓子彈飛一會兒”,符合實際的“盆景”多了,同樣可以“滿園春色”。
(宿遷市委組織部陳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