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狠剎各種不正之風,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有風清氣正的作風保障。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在推進作風建設過程中,須把握好“小”與“大”的辯證關系,堅持由表及里、以淺見深、脫虛向實,從慎獨慎微的“小切口”切入,寫好作風建設這篇“大文章”。
從細節上察作風。作風問題,大多顯露于表、展現于外,同時又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深層映射。小事小節雖微,卻清晰映照出黨員干部的黨性、原則、人格,是檢視作風問題的切入點,也是加強黨性修養的起始點。查擺作風問題,需循序漸進、標本兼治。把握好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科學規律,及時發現外在的行為偏差、及時醒悟潛在的作風失范,進而正作風衣冠、洗思想浮塵、治頑瘴痼疾,把常態長效推進作風建設落到實處。通過審視行為上的“小節”、打磨作風上的“細節”,涵養黨性這個最大的“德行”,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在治“小病”中轉作風。抓好小節能成就大事,小處松懈也能滿盤皆輸。從查處的案件來看,黨員干部的腐化,無不是放松了思想之弦,忽視了蟻穴之害,小事不慎、小節不忌,由“破規”到“破紀”再到“破法”。這些“小管涌”演變為“大塌方”的典型案例,時刻警醒黨員干部須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守起,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想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讓遵守紀律的“緊箍咒”成為行穩致遠的“護身符”。整改這些“小毛病”,既應細致入微,從具體問題抓起,在一件件“小事”中劃紅線、明界限,也要深挖根源,審視“同類項”、揪治“根本因”,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真正把鐵的紀律刻印在腦海中、體現在行動上,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
于實踐中煉作風。作風建設的成果和成效,不在口號里,不在總結匯報里,而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實干奮斗之中。實踐歷練是檢驗作風建設成果的試金石,也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源。廣大黨員干部當堅持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爭做起而行之的“行動派”、久久為功的“實干家”,堅決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將作風建設從紙面上落實到實踐中。特別是要聚焦崗位實際,結合工作實踐,把崗位職責、任務目標細分轉化為一項項扎實舉措、一個個具體項目、一張張履職清單,以“釘釘子”精神在躬身實踐中累積尺寸之功。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以工作實績彰顯求真務實的過硬作風。
(昆山市張浦鎮黨政和人大辦 龔惠強、吳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