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戰略部署,強調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千頭萬緒,高質量黨建引領是根本。鄉鎮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前沿作戰部”,必須切實增強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在組織振興、干部奮進、興業富民上系統發力、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不斷譜寫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聚力組織振興,打好強基固本“組合拳”。鄉村全面振興,首先離不開組織振興,必須緊緊抓住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斷提升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嚴密體系筑根基。樹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不斷織密產業鏈、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興領域組織網絡,確保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鎮村全面覆蓋。深入推進基層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不斷健全“鎮黨委抓支部、支部管黨員、黨員帶群眾”機制,切實將“基層末梢”打造為“振興前哨”。減負松綁提效能。嚴格執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有關規定,創新推進統計數據“一套表”、黨建民生“兩本賬”模式,扎實做好鄉鎮履行職責事項清單落實,不斷規范村級組織履職事項,支持和引導村級組織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上來。建強陣地惠民生。扎實推進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統籌社會保障、綜合治理、信訪維穩、中介服務等各項工作,實現“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確保群眾有事就近辦、隨時辦、馬上辦和“最多跑一次”,在強化為民服務中既聚人氣、更聚人心。
聚焦干部奮進,下好選賢任能“關鍵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黨員干部。必須把基層干部隊伍建設作為關鍵抓手,在選育管用上持續下實功、出實招、求實效。抓選用強活力。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認真籌備村“兩委”換屆工作,更加注重從返鄉創業人員、本地致富能手、優秀退役軍人等群體中選拔培養村級后備人才。抓培訓提能力。立足鄉村工作實踐,圍繞產業發展、群眾工作、應急處突等,常態化舉辦專題培訓,定期開展互學互鑒,積極組織外出學習、掛職鍛煉,不斷增強鎮村干部推進“三農”工作的能力本領。抓激勵添動力。建立健全鎮村干部綜合評價和結果運用機制,讓村干部在崗有合理待遇、干好有發展前途、離任有生活保障,不斷提高村干部服務群眾和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抓嚴管增定力。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嚴格落實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職相關規定,嚴肅查處和整治不擔當不作為、侵害群眾利益等突出問題,以干部的“廉潔履職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滿意指數”。
聚效興業富民,做好提質增量“大文章”。產業興旺是解決鄉村一切問題的基礎。必須將興業富民作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主攻方向,不斷提質量、拓增量、擴總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持續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實現“小田變大田”、“糧田變良田”。加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招引農業產業化項目,推動特色種植規模化、智能化,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鏈條化、品牌化。著力發展多元產業。采取“一村一策”發展策略,常態化開展閑置資產和“沉睡”資源清查利用行動,因地制宜發展電商直播、手工經濟、中介經濟等。借鑒“淄博燒烤”、“村BA”等成功經驗,依托現有項目資源,創新發展特色文旅經濟,著力打造優質、可持續的鄉村文旅新IP,推動“人氣流量”轉化為“振興增量”。凝聚強村富民合力。堅持以基層黨組織為紐帶,統籌整合力量資源,持續深化“支部+合作社”、“支部+電商”和“村企聯建”、“村村結對”等發展模式,探索推進農業產業鏈黨建,讓群眾從“旁觀者”、“局外人”變為“參與者”、“受益人”,切實做到興一個產業、強一村經濟、富一方百姓。
(濱海縣界牌鎮黨委書記 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