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是基層的寶貴人才資源,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力軍,要堅持全方位選苗“儲”才、全流程壯苗“育”才、全周期護苗“用”才,為年輕干部成長成才厚植沃土、搭橋鋪路。
統籌兼顧,下好梯隊建設“先手棋”。年輕干部儲備是干部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必須立足長遠、系統謀劃。拓寬廣度擇人。構建“入口補充—日常發現—實戰優選”協同儲備機制,聚焦發展需求和專業崗位缺口進行公開招錄與內部遴選,及時補充事業所需的年輕人才。將優秀年輕干部發現識別嵌入干部考察、年度考核、無任用推薦等日常工作中,動態掌握實績突出、口碑好、潛力足的“好苗子”。嚴把準度識人。緊扣年輕干部表現特征和工作實際,靈活運用“個人述、組織談、實績研、分類判”相結合模式識別干部,拓展“政治素質、專業特長、潛力能力、服務群眾、行事作風”五類指標考察內涵,全面掌握干部德才素質,并形成可量化的“履職評分表”,推動干部評價由隱性特征描述轉向顯性實據支撐。突出梯度育人。為優秀年輕干部建立“一人一檔”,動態記錄教育培訓經歷、崗位歷練情況、項目攻堅表現、群眾評議反饋等信息,并按照干部能力成熟度劃分梯級儲備庫,即對潛力型干部,側重崗位訓練與業務拓展;對成長型干部,有計劃安排急難險重任務“壓擔子”;對成熟型干部,放到重要、吃勁崗位上釋放潛能,確保干部成長有路徑,組織選擇有空間。
鑄魂賦能,錘煉履職盡責“真本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針對年輕干部學歷高、經歷少,熱情有余而韌性不足的特點,需注重在實踐中摔打磨礪。以“訓”夯基。聚焦事業需要和群眾期盼,建立“精準化需求對接+專業化課程設計+實戰化能力培養”三維培訓模式,重點圍繞基層黨建、物業管理等主題,采用情景模擬、案例分析、一線蹲點等教學方法,針對性提升年輕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確保學以致用、學用相長。以“帶”傳智。深化雙導師幫帶機制,由領導班子成員擔任思政導師、優秀社區書記擔任導師,指導年輕干部每年至少開展1次調查研究、走訪1家轄區企業、聯系1戶困難群眾、攻堅1項重點工作,“手把手”傳授工作方法。將“融入式”考察嵌入幫帶實踐,突出導師評成效、學員述過程,確保“幫”有所成、“帶”有所獲。以“煉”提能。構建“攻堅式、蹲苗式、輪轉式”復合淬煉機制,由部門點題發榜、干部主動揭榜、組織統籌點將,安排年輕干部參與信訪積案化解、安全隱患整治等重難點任務,在急難險重一線錘煉“鐵肩膀”;對工作經歷單一的年輕干部,安排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的崗位輪換,全面拓寬視野格局、涵養復合能力。
量才授職,激活干部隊伍“一池水”。用當其時,人當其位,方能激發最大潛能。動態平衡“供”與“需”。依托梯級干部儲備庫,經常性察實績、議崗位、盤干部,開展“崗位勝任力-干部成熟度”評估,堅持“成熟一批、使用一批”,將潛力大但需補強的年輕干部安排到副職崗位鍛煉,把經過實踐考驗、各方面均成熟的年輕干部放到正職崗位扛旗破難,推動干部個人成長與基層事業發展同頻共進。精準匹配“人”與“崗”。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原則,綜合干部專業背景、能力特長、經歷經驗與崗位需求,強化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科學配置人力資源,既壓擔子,也搭梯子,既看當下表現,也觀長遠潛力,不因才小用而浪費潛能,也不因位不適而消磨銳氣,讓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在動態流轉中實現人才價值的最大釋放。科學統籌“管”與“用”。織密監管網絡,充分發揮巡視巡察、審計監督、信訪接訪等渠道作用,掌握年輕干部生活作風和工作狀態,對政治不堅定、工作不擔當、能力不適應、作風不扎實的干部及時調整;同時,對新提拔、關鍵崗位年輕干部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關注其成長軌跡,動態更新實績檔案,做到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
(無錫經開區華莊街道黨工委書記秦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