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怕麻煩才能有良政”。但在現實中,個別領導干部對待麻煩持回避、消極的應對方式:有的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千方百計把麻煩往外推;有的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遇到麻煩就“躲著走”“抄近道”;還有的念起“拖”字訣,凡事能拖就拖,“在研究”“已上報”“等審批”等套話成為幌子,等等。凡此種種,皆與擔當盡責的優良作風背道而馳。
事物的發展具有連續性,大麻煩往往都是由小問題積累發展起來的。害怕麻煩,對麻煩置之不理,只會讓麻煩越積越多,由“小管涌”變成“大窟窿”,最后難以收場。比如,擔心改造老化水管要做諸多工作、協調眾多部門,選擇一拖再拖,最終水管爆裂,反而要耗費更多精力去處理。又如,為圖省事,施工項目沒有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就匆匆上馬,反而引發不滿,鬧出輿情。諸如此類的做法,看似規避了“小麻煩”,實際卻埋下了更大的禍患,顯然不可取。
為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黨員干部作為黨和人民事業的先鋒力量,肩負著實現民族復興、增進人民福祉的時代重任,豈能害怕麻煩?攬過“麻煩事”、挑起“重擔子”,才是黨員干部應有的責任擔當。
不怕麻煩,既是黨員干部的職責使然,也是事業發展的要求所在。當前,伴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日趨多元。同時,改革進入“深水區”,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加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顯著增多,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在這樣的背景下,干事創業絕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棘手難題,尤須黨員干部強化擔當意識,以“不怕麻煩”的勁頭、不畏艱難的勇氣,迎難而上、奮勇向前。唯有如此,才能不斷推動事業穩步發展,讓人民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很多時候,看似復雜、棘手的事情,其實并不難辦,只要肯沉下心去做,麻煩就能迎刃而解。黨員干部要轉換心態,遇到問題挑戰,可以先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深入分析問題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和內在產生機理,把來龍去脈摸清楚,把問題癥結搞明白,再針對性地研究對策、采取措施,哪怕是一時難以辦成的事情,只要瞄準方向,久久為功,最后也一定會妥善解決。樹立超前服務意識,自覺把工作“前置”,主動深入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一線,了解掌握群眾訴求,不斷提高工作質效,從而有效地將麻煩扼于微末、防于未然。這種通過解決“小麻煩”、省去“大麻煩”的智慧,恰恰是干事創業最鮮活的注腳。
(無錫市濱湖區教育局 阮美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