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指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涵養斗爭底氣、堅定斗爭信念、精進斗爭方法,把斗爭精神貫穿于干事創業各方面全過程。
敢于斗爭,需有直面風浪的清醒。斗爭的第一步是要不怕困難、主動出擊。“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處于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艱難險阻是前進路上躲不開的問題,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繃緊“斗爭之弦”,深刻認識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始終保持戰略清醒。摒棄“等靠要”思維,主動從黨的奮進歷程中汲取斗爭經驗,堅定信心、增強勇氣,戰略上藐視困難、戰術上重視困難。把“見浪不避、向險而行”刻進黨性底色,面對矛盾時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時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時敢于承擔責任,在鄉村全面振興、項目攻堅、應急處突等急難險重一線不斷磨礪斗爭意志,讓“敢斗爭”成為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善于斗爭,需有駕船馭浪的智慧。斗爭是一門藝術,更需要智慧與方法。無論是深層次機制體制改革,還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都要有因事為制、對癥下藥的巧勁。廣大黨員干部要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斗爭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要主動走出辦公室,深入“矛盾窩”,把準群眾急難愁盼的“脈搏”,把為民服務真心與專業本領播撒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面對棘手問題,理清主次、仔細研判、勤于總結,在經風雨見世面中真正練就善于斗爭的“鐵肩膀”“硬脊梁”。
持續斗爭,需有穩舵遠航的堅韌。斗爭精神是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優良基因和歷史傳承,從“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到“殺出一條血路”興辦經濟特區……偉大事業的鑄就絕非一朝一夕,不斷斗爭才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廣大黨員干部當以釘釘子精神守好崗位,把斗爭精神融入日常,既謀劃好當下的“攻堅戰”,也著眼于長遠的“持久戰”,成績面前不松懈,奮進路上不停步。以“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執著,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在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不斷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常熟市委組織部 曹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