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指出:“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能夠反映人品,反映作風。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黨員干部必須常照小事小節這面“鏡子”,在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在一言一行上守住底線,為作風建設夯實根基、為履職盡責筑牢屏障。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小事小節是作風的“微切口”,更是黨性的“試金石”,在細微處不警醒,就會在思想防線上打開缺口,甚至引發“破窗效應”。從以往通報的案例來看,許多違紀違法行為往往都是“積少成多”的過程,一頓便飯、一次接待看似事小,實則往往是違紀的開端,個別干部逐漸在“習以為常”中模糊原則、在“溫水煮青蛙”中突破底線,最終滑向違法犯罪深淵。紀律防線不可能突然崩塌,而是在一次次對“小事”的縱容中逐漸松動;黨性修養也不會瞬間滑坡,而是在一聲聲“沒關系”的自我麻痹中慢慢流失。想要守住作風防線,就堅決不能拿“人情”破規矩、借“變通”越雷池,就堅決不能在思想防線上打開缺口、留下暗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作風問題上,大問題要抓,小問題也要抓。”守好小事小節,絕非“小題大做”,而是拒腐防變的“第一道防線”,小事不小,關乎的是黨的形象、關乎的是人心向背。廣大黨員干部要時時重視小節,在第一次、第一步就嚴把關口、守好底線,面對人情饋贈等隱性風險,以及“小事無妨”等麻痹說辭,多看一看“能不能”、想一想“值不值”,從而看清美麗包裝下的風險隱患、識破人情面紗下的利益輸送,時刻保持政治清醒,從源頭上擰緊“總開關”。要事事嚴守小節,無論是會議紀律的執行、報銷流程的把關,還是私人消費的尺度、網絡言論的邊界,都保持“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自覺,于細微處守規矩、于點滴中嚴自我,讓嚴守小節成為無需提醒的行動習慣。提高辨別力和自控力,自覺凈化社交圈、朋友圈,清清白白交友、干干凈凈做事,維護好黨員干部良好形象。要常常管住小節,經常性對照黨章黨規黨紀,主動開展“政治體檢”,從思想認識層面、日常工作生活等全方位深挖作風問題根源,以“三省吾身”的自覺筑牢“防火墻”、建好“防洪堤”,不斷撣去思想上的“灰塵”,從而永葆政治本色。
克勤小物,而后盡于大事。作風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精于細微處方能成就大格局。黨員干部唯有將慎初的警醒、慎微的細致、慎獨的定力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點滴堅守中涵養過硬作風,才能不斷筑牢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才能不為小利所動、不因小事所腐、不被小節所誤,為干事創業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灌南縣委組織部蔡俊杰、灌南縣百祿鎮胡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