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難免遇到“攔路虎”“絆腳石”。困難看似是前進的障礙,實則蘊含著蛻變的種子。黨員干部能否在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中,將攻堅克難的過程轉化為積蓄力量、開拓新局的機遇,正是對能力本領的重要檢驗。
困難攻不破是關卡,攻破了就是高地。面對復雜局面和現實困難,要保持清醒頭腦和堅定信心,堅持“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深入剖析困難產生的深層原因與發展趨勢,確保平穩有序處理解決。在此基礎上,要善用辯證思維,在困難挑戰中看到改進方向,比如,化解一個久拖不決的信訪積案,可以總結經驗完善基層矛盾調解機制;應對一次突發公共事件,能夠成為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有利契機……黨員干部應當學會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當下看長遠,不能僅滿足于化解困境,還要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努力爭取化危為機,在查缺補漏、迎難而上中走出一條新路。
面對難啃的“硬骨頭”、難趟的“深水區”,光有決心遠遠不夠,必須掌握“幾門硬功”、練就“幾把刷子”。黨員干部要撲下身子深入調研,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在此基礎上敢于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以創新思路和務實辦法化解矛盾、推進工作。只有在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中積累經驗、增長智慧,不斷提升駕馭復雜局面、處理急難險重任務的能力水平,才能真正做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把困難轉化為提升能力的“磨刀石”、推動發展的“練兵場”。
事不避難者進,化危為機者強。把困難變機遇,既需要“敢為”的主動精神,更需要“善為”的方法藝術。任何“等靠要”思想、“躺平”心態,都會錯失良機,甚至使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黨員干部當激發“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的精氣神,主動到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到工作打不開局面的地方去,敢于接“燙手山芋”,敢于鉆“矛盾窩”,以釘釘子精神一抓到底。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實踐中,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化解難題,用看得見的變化回應期盼。努力將每一次應對挑戰的經歷,都轉化為凝聚人心、鍛煉隊伍、推動事業進步的寶貴機遇,真正用實干實績贏得群眾信任、開創工作新局。
(丹陽市訪仙鎮 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