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干”是使命所系,也是價值所在。真正的擔當,既在于愿干事、真干事,更在于能干事、干成事。
脫貧攻堅的鏖戰、科技創新的攻堅、鄉村振興的耕耘……無數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努力在本職崗位上建功立業。“干”是初心,“成”是使命。如同出港的航船必有目的地,真正的干事創業,自始至終都貫穿對“干成”的執著追求。有了這份追求,干部干事創業才有不竭的動力源泉,才能在風浪面前保持定力,在考驗前煥發斗志,在平淡中振奮精神。
干部既要有“想干”的激情,也不能缺乏“干成”的本領。這種能力,必須在實踐中淬火、在斗爭中錘煉,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干成事也離不開堅韌的信念。很多事業周期長、見效慢,尤需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干部既要有“一年干幾件事”的沖勁,更需涵養“幾年干一件事”的韌勁,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接著一任干,以尺寸之功,積千秋之利。
以實績論英雄,憑成效用干部,是激發干事動力的關鍵。考評機制要突出實踐成效,把干了什么事、干成多少事、群眾認不認可等作為基本依據,成為評價工作的硬標準、干部晉升的硬杠杠。必須唯賢是舉、量才施用,對那些有“鐵肩膀”、能扛“重擔子”的干部,要敢于打破隱性臺階,敢給位子、放手使用、充分賦權,持續釋放“吃苦者吃香、實干者實惠、優秀者優先”的信號,形成“用好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的示范效應。對狀態懈怠、業績平庸者,要堅決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壁壘,暢通“能上能下”的雙向通道,形成干部隊伍的良性循環。
追求“干成”不代表“唯結果論”。干事創業有其內在規律,必須尊重客觀、遵循規律、注重過程,不能只要結果不顧過程、只講效率不論公平。同時,也要看到不同崗位、不同領域的差異,尤其是一些難出“顯績”的領域,比如改革探索、風險防控等,要強化容錯糾錯與激勵保障,切實為甘坐“冷板凳”“鋪路石”的“老黃牛”們撐腰鼓勁,真正讓流汗者不流淚、吃苦者不吃虧。
新時代新征程,呼喚的是行動者。每一位干部應以“干”為舟、以“成”為岸,既做奮勇爭先的“闖將”,也做善作善成的“干將”,交出不負人民、不負初心的過硬答卷。
(寶應縣委組織部 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