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大判斷,作出全方位培養、引進、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人才是強國之基、發展之要,充分留住用好人才,不僅是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各級組織部門當換位思考,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將心比心地重視人才、禮遇人才、厚愛人才,才能讓更多人才留下來、站穩腳、扎住根。
從情感上入手,了解人才所想所慮。人才從來都不是冰冷的資源,而是一個個懷揣理想與熱情的鮮活個體,他們的扎根發展,往往始于事業的吸引,成于情感的維系。唯有始終把人才當成友人、家人、自己人,在交流中多一份信任、在相處時多一絲溫情,給予充分尊重和真切關懷,才能真正留下人心、留住人才。各級組織部門通過健全完善人才走訪慰問機制,深入科研一線、走進人才家中,以“身入”促“心知”,全面關心關愛人才成長,了解人才的需要與訴求。主動構建多渠道的人才意見征集平臺,定期開展人才座談會,舉辦人才沙龍,誠摯邀請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人才參與進來,敞開心扉暢談,用心聆聽記錄,在常態互動中進一步增強人才的獲得感、認同感、歸屬感,夯實留才用才堅實的情感基礎。
從服務上出發,解決人才所期所盼。人才發展面臨種種現實難題,比如創業缺資金、落戶流程慢、資源對接難等等,這些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人才投身一方發展的美好愿景也將化作空中樓閣。因此,各級組織部門不僅要當好“知心人”,更要做好“勤務員”,深耕細作提升服務質效,將金融支持、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等影響人才發展的“關鍵事”,作為優化服務保障的“頭等大事”,切實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以精準精細的服務構筑人才成長的“登云梯”。同時健全完善綜合服務保障體系,將暖心服務延伸至人才工作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安家落戶、住房保障到子女教育、醫療健康,處處體貼入微,想在前、辦在先,營造“住有所居、業有所成、心有所依”的優質體驗,讓更多人才稱心舒心享服務、干事創業不停步,切實解決后顧之憂。
從發展上搭臺,實現人才所需所求。人才最深層的追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唯有厚植開拓進取的創新沃土,營造干事創業的活力氛圍,讓人才在開放、包容、激勵的環境中茁壯成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成就人才。各級組織部門在做好服務保障的基礎上,還要更多聚焦人才發展實際需求,積極布局各類高能級科創平臺,打通資源整合、技術轉化、培訓指導、實驗檢測的關鍵環節,堅持共研共創、共用共享,切實為人才發展增效賦能。同時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四唯”壁壘,通過“揭榜掛帥”“賽馬”等機制,鼓勵人才在實踐中不斷拓寬發展空間與能力邊界,引導人才勇闖創新“深水區”,攻堅“卡脖子”難題,在一次次突破實踐中實現個人價值與地方發展的同頻共振、雙向奔赴,持續激發人才扎根留下來、潛心干事業的持久熱情。
(昆山市花橋經濟開發區科技局 張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