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機械做事,陷入事務主義,是很難提高認識和工作水平的。”事務主義,指的是工作缺乏思考和方向,整日疲憊忙碌,但成效不彰,不僅消磨干事熱情,更貽誤事業發展。基層干部身處服務群眾最前沿,要警惕“事務主義”的陷阱,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中,真正提升治理效能、增進民生福祉。
以“彈鋼琴”思維走出事務樊籠。“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忙碌是常態,但不可因埋頭瑣事而疏于抬頭看路。若只是機械執行、照搬照抄,就容易陷入“忙而無功”的困境。基層干部要學會“十個指頭彈鋼琴”,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既善于統籌兼顧、以點帶面,又善于抓重點、抓關鍵,有序推進各項工作。一方面,“沉下心”學習,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好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不斷提升戰略眼光、培樹系統思維,寫好干事創業的“行動指南”。另一方面,“抬起頭”看路,緊盯上級決策部署,加強政策方針研究,分清事情輕重緩急,提前謀劃、因地制宜,變“被動應付”為“主動進取”,從根本上扭轉忙于事務、疏于思考的問題。
以“接地氣”方式走實群眾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陷入事務主義的干部,工作重心往往偏離服務群眾的本質,長期在“夾心層”折騰,空對空、虛對虛,不僅難以解決真問題,還影響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要主動“走出去”,摒棄單純靠聽匯報、看材料的做法,真正深入基層、貼近百姓,放下“官架子”、卷起“泥腿子”,坐矮板凳、說家常話,在面對面交流中感知百姓疾苦,在答疑解惑中傳遞政策溫度。要把群眾“請進來”,主動介紹工作情況,坦誠溝通實際困難,虛心聽取意見建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讓政策制定執行更貼民心、更合實際。唯有如此,才能找準工作著力點,把事情辦到群眾心坎上,真正實現從“困于事務”到“服務群眾”的轉變。
以“務實功”作風走好奮進征程。面對新征程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基層干部唯有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氣神,不戚戚于眼前,不耿耿于聲名,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方能打破“事務主義”的桎梏。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拿“苦勞”當“功勞”,不把“痕跡”當政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創造“功成必定有我”的成績,真正讓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基層一線“開花結果”。要摒棄怕苦畏難心態,發揚釘釘子精神,既往信訪維穩、招商引資等“主戰場”上靠,在“啃硬骨頭”中練出“真功夫”,又要認準目標就堅定不移地干下去,杜絕“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執著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業績。
(海州區委組織部 劉航先、海州區新壩鎮 鐘文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