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使用)》(簡稱《大綱》)正式出版發行,為推動新時代黨員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各級黨組織要以《大綱》為抓手,將精準化、創新化、實效化要求貫穿教育全過程,推動黨員教育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深度轉變。
精準施策,把握黨員教育“精度”。黨員群體構成多元,崗位職責、理論基礎、成長訴求各不相同,若搞 “一鍋燴”“一刀切”,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將大打折扣。要做深訓前需求調研,以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數據分析為抓手,精細研判不同行業、領域、年齡、知識背景黨員的差異化學習訴求,將上級要求與個體需求有機融合,推動教育模式從 “教什么學什么” 向 “需要什么學什么” 轉變。抓實分層分類培訓,緊扣黨員崗位特質、職責使命、能力弱項等,科學劃分培訓層級和類別。班次設置精準聚焦,明確區分機關、企業及新興領域黨員等主體類型;課程供給精準對接,緊扣鄉村全面振興、基層治理、企業經營等特定領域的癥結難題,提供定制化理論解析、政策解讀和實務操作;師資配置精準適配,既選聘理論大家答疑解惑,也邀請行家里手傳授經驗,讓黨員教育更對味、更入心。
靈活創新,拓展黨員教育“維度”。傳統“填鴨式”“滿堂灌”教育方法難以適應新時代黨員教育需求,必須以創新打破思維定式,讓學習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求索”。要構建“線下筑基、線上拓面”的立體化教育體系,線下用足用好基層黨校、紅色教育基地等傳統陣地,把黨員教育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項目前沿”,引入情景模擬、案例分析、主題研討等互動式教學,邀請科技特派員、農村“田專家”“土秀才”、先進模范等一線力量,在具體場景中講政策、傳經驗、授方法,讓理論學習“沾泥土”、實踐指導“真解渴”;線上發揮大數據洞察優勢,深度剖析黨員在日常學習、交流互動中的行為軌跡,精準勾勒黨員學習偏好、關注熱點等個人畫像,靶向推送優質學習資源,做到將黨員必學與想學內容有機融合,實現學習資源 “一鍵智達”。
知行合一,提升黨員教育“效度”。黨員教育不能止步于課堂的 “紙面功夫”,必須把 “以學促干” 作為最終落腳點,打通理論向實踐轉化的 “中梗阻”,暢通 “學用轉化最后一公里” 。要推動黨員在鄉村全面振興主陣地躬身實踐、在基層治理第一線擔當作為、在項目攻堅實戰場沖鋒在前,在火熱實踐中經風雨、在繁雜事務中壯筋骨,通過一線發現問題、破解難題,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化解群眾 “急難愁盼” 的過硬本領,讓知識力量內化為擔當底氣。要健全“述評曬”常態化積分機制,將服務基層時長、化解矛盾數量、項目攻堅實績等核心實踐成果,與理論學習成效一并納入積分體系,作為評先評優、崗位任用的硬指標,每季度讓黨員曬一曬“學了什么、干了什么、成了什么”,支部評一評“學得實不實、干得好不好”,對學用脫節者 “回爐淬煉”,對善作善成者選樹宣傳,真正讓黨員教育成果印在群眾口碑里、寫在發展成績單上。
(宜興市環科園黨群工作部 彭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