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持續夯實基層基礎,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城市住宅小區普遍呈現人口密度大、人員類型多、服務訴求雜的特點,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已從“夠用”轉向“更優”、從“被服務”到希望“能參與”轉變,對物業管理精細化、社會治理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級基層黨組織要錨定黨建引領核心抓手,以高質量紅色物業管理為重要支撐,撬動高效能社區治理實踐,把治理效能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質,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圖景。
把好組建關,激活紅色引擎。組織覆蓋,是破解問題的“牛鼻子”。要從理順機制、明確權責、量化目標著手,整合住建、城管等力量,為業委會組建、履職、監督提供“一站式”指導,提升業委會(物管會)組建率。加快推動符合條件的居民小區成立黨組織,對具備條件的物業企業做到黨組織“應建盡建、不留空白”,深化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成員“雙向進入”,以組織聯動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嚴把業委會(物管委)成員人選關,排摸發動機關在職黨員,優先選派社區干部、機關在職黨員任職物管會成員。通過發現培育、屆中調整、實戰鍛煉建強帶頭人隊伍,把善破物業難題、會做群眾工作的書記選出來、派下去,實現“一子落滿盤活”。以 “四方協同” 機制為牽引,做實專班運作、聯席會商、清單管理,全面提升小區事務、管理與決策水平,同步推廣物業融合法庭、“吹哨報到”聯合執法機制等務實管用做法,構建責任明晰、協同高效、互利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聚焦能力關,筑牢自治根基。隊伍建設是提升服務的“硬舉措”。要提高準入門檻、建立從業規范,有序針對業委會(物管會)成員、物業人員等群體,開展崗前技能培訓、任中履職評價,提升從業人員依法依規履職能力,推動星級服務和能力素質“雙提升”。全流程規范業委會(物管會)成立、成員替補、物業公司續聘選聘工作,細化物業管理行業規范、物業服務統一標準。推廣酬金制、信托制物業試點,完善物業服務量化評價體系,建立紅灰榜公示晾曬機制,將評價結果與企業招投標掛鉤、信用評級關聯,提升物業服務透明度與業主信任度,以點帶面促進物業管理水平整體躍升。強化業委會(物管會)人員梯隊建設,打造人選儲備庫,引入獎懲、激勵、晉升機制,發揮機關在職黨員、退休黨員干部作用。深化“微自治+微協商”實踐,把治理觸角延伸至最小單元,培育“幫幫團”“合伙人”等小區自治力量,搭建“三官兩師一員”等專業化議事平臺,以多元參與、良性互動夯實治理底座。
突出作用關,傳遞暖心服務。作用發揮,是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要建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評價機制,開發以方便群眾為目標的服務內容,創新以智慧治理為手段的工作平臺,讓居民遇事有人管、需求有回應、幸福有保障。在黨組織引導下,健全良性競爭、合理退出機制,培育一批綜合服務實力強、服務水平高的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物業+養老”“物業+托育”等服務模式,補齊老舊小區管理服務短板,形成“解決一個、帶動一片”示范效應。提質擴面智慧社區建設,推動全域用“屏”、服務上“云”、治理加“數”,重點豐富AI客服管家24小時應答、線上訴求反饋“接訴即辦”等智慧場景,以數字化手段推動居民急難愁盼高效響應。探索現有空間的市場化、社會化、智慧化建設路徑,打造服務功能集成、惠民設施完備的嵌入式服務陣地,引入資源置換、空間盤活、全齡友好場景,讓“好小區”更有暖意、“好房子”更加宜居,成為呼應居民心聲的“幸福港灣”。
(昆山高新區黨群工作部 魏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