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空”,原義是蘇聯劇本中一個慣于捕風捉影、編造虛假新聞的記者形象,后來成為那些作風浮夸、華而不實者的“代名詞”。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以“客里空”作喻告誡黨員干部,在福建師范大學與師生交流時,總書記叮囑同學們要當實干家,不做“客里空”;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總書記再次告誡各級領導干部“千萬不能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對于廣大黨員領導干部而言,必須遠離“客里空”作風,在真抓實干中筑牢實事求是根基,才能在新時代的廣闊舞臺上站穩腳跟、有所作為。
現實中,仍有少數干部存在“客里空”做派,喜歡“做秀”而不是“做事”,講經驗頭頭是道,談成績天花亂墜,說落實避重就輕,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慣于用“言語秀”來獲取“印象分”。習近平總書記在一次會議上,也為這類“客里空”式干部畫像:“有的抓工作不講實效,不下功夫解決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難以給領導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響的事不做,工作匯報或年終總結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儀式一場接著一場,總結一份接著一份,評獎一個接著一個,最后都是‘客里空’。”不難看出,“客里空”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更深一層看,“客里空”現象之所以有生存的土壤和發展的空間,既是部分干部急功近利的政績觀扭曲造成的,也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的結果。其本質是缺乏責任擔當、漠視群眾利益,他們重顯績輕潛績,把工作當成“任務”,把群眾當成“過客”,只念“唱功”不練“做功”,對本職工作“不上心”,對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不使勁”。倘若任由這種“客里空”作風發展下去,不僅會消磨干事熱情、損害干部形象,也會導致民心漸遠、不利于各項工作真正貫徹落實。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有力證明,“客里空”是不可取的,實干才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藍圖的唯一途徑。但鏟除“客里空”的生存土壤,絕不是僅靠喊喊口號、耍耍嘴皮就能實現的,必須追根溯源、一抓到底。思想上要有唯實精神,用好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強化理論學習,加強黨性修養,勇于自我革命,以政治忠誠的堂堂正氣鎮住“客里空”的邪氣。行動上要有求實態度,樹牢真抓實干的政績觀,敢于直面問題,干凈干事、大膽創業,以“行動派”和“實干家”的本色摒棄“客里空”的思維,讓實干擔當蔚然成風。成效上要有務實的作風,完善干部政績考核和監督管理機制,突出“實績惠民”的價值取向,大力培樹清風正氣,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脫穎而出。
(邳州市委組織部 房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