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靠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村黨組織書記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領頭雁”,肩負著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第一責任。面對新階段的新任務、新挑戰,必須將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全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頭雁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持久的引領力量。
以“數量”夯基、“質量”提質,激活頭雁隊伍“一池活水”。建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既需建足“蓄水池”保障梯隊供給,更要嚴把“質量關”提升整體效能,推動隊伍結構持續優化、綜合能力全面躍升。拓寬源頭“選”,讓儲備更充盈。注重從鄉村振興專干、專職網格員等一線骨干中發掘苗子,將政治素質好、群眾威信高、發展潛力大的優秀人才納入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庫,進行動態管理、跟蹤培養。積極探索“能人回請”等方式,打破地域、身份、行業界限,吸引更多優秀人才返鄉干事、貢獻才智,為村黨組織書記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精準滴灌“育”,讓能力再升級。聚焦知識弱項、能力短板和經驗盲區,開展“訂單式”精準培訓。建立“1+1”結對幫帶機制,安排經驗豐富的村黨組織書記與后備干部結成對子,通過手把手傳授群眾工作“土辦法”、產業發展“金點子”、矛盾調解“巧技巧”,助力后備干部快速成長、早日“挑梁”。實干實績“用”,讓導向更鮮明。大膽起用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扎實的骨干力量,特別是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讓敢闖敢干者有舞臺;對不勝任、不盡職、長期打不開工作局面的,堅決予以調整,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讓”的鮮明導向。
以“選好”為基、“用對”為要,盤活頭雁隊伍“硬核實力”。選準人是基礎,用對人是關鍵,要實現“選好”與“用對”的有機統一,需在“日常識別、經常關注、平常研判”上下功夫。堅持識別在日常,用足“繡花功夫”沉到一線“近距離”觀察,通過列席會議、隨機調研、談心談話等方式,看鄰里糾紛處理情況、黨組織活動組織力度,全面了解村黨組織書記日常狀態、工作擔當和群眾基礎,夯實選準人、用對人的堅實基礎。注重關注在經常,堅持“現場即考場”的理念,將民生實事、重點項目一線作為重要“賽馬場”,通過定期舉辦“支部書記座談”“民生實事現場觀摩”等,搭建展示成果、交流經驗、碰撞智慧的平臺,考察村黨組織書記分析問題的深度、謀劃工作的思路、推動發展的實招,直觀檢驗其理論素養與實戰能力,讓真才實干者脫穎而出。始終研判在平常,聚焦“人崗相適、人村匹配”,既分析干部個人的能力強項與短板,也從區域全局出發,把握整支隊伍年齡老化、學歷層次、專業能力等結構性狀況,緊密結合各村的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和矛盾焦點,進行前瞻性、戰略性的研判,推動“村情需求”與“干部特質”精準匹配,實現“人盡其才、村盡其興”的雙贏效果。
以“嚴管”立規、“厚愛”暖心,釋放頭雁隊伍“無限潛力”。“嚴管是愛,厚愛是責。”對村黨組織書記隊伍而言,必須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讓村黨組織書記干事有勁頭、發展有奔頭。深化監督管理“有力度”,聚焦村級事務決策、執行、公開等關鍵環節,規范“小微權力”運行流程,健全“鎮黨委全面監督、鎮紀委專責監督、片區日常監督、部門職能監督、群眾廣泛監督”的立體化監督網絡,實現監督全覆蓋、無死角。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常態化開展談心談話,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實化關心關愛“有溫度”,主動關心在職村黨組織書記的思想動態和工作困難,及時給予支持鼓勵;對離任黨組織書記,建立健全信息精準、發放高效的生活補助機制,積極探索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正常增長機制,讓退得安心、老有所養,真切感受組織的關懷與溫暖。強化激勵保障“有效度”,探索建立與業績、貢獻掛鉤的激勵機制,推行星級管理“激發新動能”,對表現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優先評星定級。強化政治待遇,對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優先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拓寬發展渠道,加大從優秀村黨組織書記中考錄公務員、招聘事業編制人員的力度,真正讓有為者有位、實干者得實惠。
(贛榆區城西鎮黨委書記 倪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