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豐收,既是對辛勤耕耘者的最美饋贈,更是對務實肯干者的有力證明。廣大基層干部要以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的民情溫度,用汗水澆灌每一株禾苗的生長希望,讓躬行實踐成為連接民心與田野的橋梁,托舉起千家萬戶的幸福與安康。
“頌聲歌盛旦,多黍樂豐年。”古老的詩句里,藏著中國人刻在骨子里的豐年期盼,更映照著今日中國廣袤田野的蓬勃氣象。從黃土高原到江南水鄉,從東北黑土地到西北鹽堿地,每一粒收獲的糧食、每一顆飽滿的果實背后,都凝結著基層干部扎根鄉土、躬耕一線的赤子情懷與務實身影。這份赤誠,化作了黑土地保護的“梨樹模式”,化作了鹽堿地改良的“山東路徑”……從糧食單產提升到全產業鏈延伸,從田間管理的科技賦能到耕種模式的迭代升級,“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早已從紙上口號變為田野實景。這豐收,既有“倉廩實”的物質豐盈,更蘊含“民心安”的精神富足,是土地對耕耘的回饋,更是民心對初心的呼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一項事業,不論大小,都是靠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干出來的。”從政策落地到實踐生根,從藍圖繪就到碩果盈枝,要讓這份關乎鄉村未來的藍圖照進現實,離不開在田野間扎根、在發展中擔當的踐行者。廣大基層干部要深扎鄉土丈量民情,把辦公桌搬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在莊稼長勢中察實情,在炕頭聊天時講政策。隨身攜帶民情日記,隨時記錄群眾的“急難愁盼”,善于從柴米油鹽中發現真需求、大民生。把群眾的“芝麻小事”當作大事來抓,一件一件落實、一茬一茬推進,將黨的溫暖精準滴灌到群眾心田。要篤行務實淬煉作風,拔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雜草”,破除“怕吃苦、圖清閑”的惰性思維,讓“為民服務”的種子在內心深處生根發芽。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中持續滋養,不以老經驗應對新問題,以持續自我革新回應群眾期待,讓務實作風始終契合群眾需求、跟上發展步伐。要深耕產業激活動能,主動推廣農業新技術、新裝備,與農技人員一道走進田間,幫助群眾破解種植管護中的實際難題,實現糧食增產提質。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積極探索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農產品不僅“種得好”更“賣得好”,結出增收致富的“金果實”。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是永恒的主題,躬行是不變的姿態。田埂間躬身勞作的身影,正以一滴滴汗水夯實大國糧倉的堅實根基;阡陌上接續奮進的腳步,正用一代代堅守匯聚農業強國的磅礴偉力。這份躬耕不輟的執著、這份矢志奮進的昂揚,必將讓億萬農民在豐收的喜悅中穩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灌云縣委組織部王宇軒、黃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