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央指導組暨中央層面工作專班總結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學習教育結束不是作風建設的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作風建設如逆水行舟,越是深入、越要清醒,越到深處、越須用力,一旦勁頭放緩、標準放松,“四風”問題就會有機可乘,學習成果也會大打折扣。唯有篙篙用力、久久為功,方能把“常”“長”二字落到實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思想上“一篙不緩”。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現實中,一些干部自認為“弦繃得太緊易斷”,在學習教育達到預期目的、取得階段性成果后,容易產生歇一腳、松口氣的麻痹思想與懈怠情緒。究其原因,是理想信念出現偏差,沒有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非一朝一夕之事,也非一勞永逸之功,只求學習“過關”、不求作風“過硬”。事實證明,思想上“緩一篙”,行動上就會差千尺。必須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固本培元,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真正學進心里、學出自覺、化為行動。要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從思想根源杜絕“換擋期”“休整期”等錯誤認知,以“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清醒堅定,為推進作風建設穩舵壓艙。
制度上“一篙不松”。制度是頭上的緊箍咒、是帶電的高壓線,而不是可松可緊的橡皮筋。制度的制定和執行一旦“松一篙”,就易導致“牛欄關貓”,甚至產生“破窗效應”。要緊扣時代發展情況、緊盯問題多發領域、緊貼群眾反饋意見,在與時俱進、查漏補缺中不斷健全升級制度體系,有力阻斷產生作風問題的可能路徑。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一旦建成,就要立說立行、嚴格執行,綜合運用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等多種方式,對“四風”問題露頭就打、寸步不讓。要明確各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和領導責任,對打折扣、搞變通行為嚴肅追責、及時糾偏,特別是對領導干部“關鍵少數”、新提拔年輕干部、重要崗位干部等,要更嚴一層、更緊一分,持續釋放“越往后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小節上“一篙不讓”。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從長征路上紅軍留下“半條被子”,到解放軍守護“人民的蘋果”,一件件小事塑造了我們黨始終為人民服務的良好作風。而反觀許多落馬官員的懺悔錄,很多作風問題往往始于小節、失于細微,“小管涌”因不及時封堵演變成“大塌方”。作風建設必作于細,要時刻保持“檢身若不及”的自覺,守好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警惕小恩惠、小便宜、小特權,嚴把人情關、愛好關、年節關,做到人前人后一個樣、八小時內外一個樣、有無監督一個樣。唯有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較真態度,在小事小節上“一篙不讓”,把一時嚴變為一直嚴,方能讓清風正氣真正融入日常、成為習慣、化風成俗。
(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 陳佳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