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言:“宇宙內事要力擔當,又要善擺脫。不擔當,則無經世之事業;不擺脫,則無出世之襟期。”這深刻揭示了力擔當與善擺脫的辯證關系:前者是挺膺負責的剛健,后者是收放自如的智慧,共同托起干事創業的格局。
何謂力擔當?是危急關頭站得出、關鍵時刻豁得出、平常時候看得出。擔當絕非口號,而是將“國之大者”化為“行之實者”,將藍圖細化為施工圖,將群眾的嘆息變為笑容。當前,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重、矛盾風險挑戰多、治理能力要求高,干部若僅滿足于“守攤子”“過日子”,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必將在時代大潮中被淘汰。
擔當需要勇氣和智慧,僅憑“蠻勁”是不行的。現實中,有的人“兩眼一睜,忙到熄燈”,卻沉溺于報表、迎檢、留痕的空轉,這是拿起事務卻放下實效;有的遇事先避責,將責任推給程序,矛盾上交上級,這是拿起程序卻放下擔當;有的固守思維定勢,面對新挑戰沿用舊辦法,這是拿起慣性卻放下創新。諸般癥結,病根皆在于只學“拿起”,未真學會“放下”。
善擺脫,首在擺脫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軟捆綁”。文山會海非真作為,指尖負擔擠占腳下泥土;督查檢查評比泛濫,看似傳導壓力,實則推卸責任。要從文山會海中抽身出來,將時間用于調研、政策落地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要擺脫思維定勢的“硬殼”。時代飛馳,舊船票登不上新客船。若仍以老辦法解新問題,便如堂吉訶德戰風車,熱鬧卻徒勞。要擺脫本領恐慌的“暗礁”。面對新業態新技術,保持“空杯心態”,向實踐、群眾和時代學習,使能力始終匹配崗位與使命。
力擔當與善擺脫,統一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拿起的是責任與民心,放下的是包袱與私心,二者如鳥之雙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只擔當不擺脫,易陷事務主義,“忙而無效”;只擺脫不擔當,或滑向機會主義,成“甩手掌柜”。唯有在拿得起與放得下間動態平衡,方能于紛繁復雜中抓住“牛鼻子”,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
把力擔當的忠誠與善擺脫的智慧結合起來,就要心懷“國之大者”、把握“民之要事”,既“埋頭拉車”也“抬頭看路”,善于從迷霧中把握本質,于千頭萬緒中拎出主線,在多重目標前保持清醒,科學取舍,避免陷入事務主義窠臼,真正做到“得其大者兼其小”。要力戒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杜絕“形象工程”與“政績沖動”,甩開膀子干實事,走出材料美顏、痕跡主義的怪圈,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評價。要時刻抵制權力誘惑與腐蝕,保持對“圍獵”的警覺,在人情往來中守住底線,在燈紅酒綠中保持本色,避免掉進陷阱、纏上水草。
(揚州市委組織部 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