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風正則人心向,作風好則事業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總結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會議上強調,“‘四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反復性,必須以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決心和恒心,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要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以優良作風滌蕩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
常抓不懈,久久為功,避免“陣風效應”思想誤區。作風建設最忌“雨過地皮濕”,表面文章做得好,實際問題改不了。基層群眾最反感“一陣風”式的整治,檢查來了趕緊忙,檢查一走又照舊。這種應付心態,不僅無益于事業發展,更侵蝕著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到作風建設不是臨時任務,而是日常功課,只有日日做功、綿綿用力,“鋤頭不停草不生”,才能防止問題反彈回潮。要把作風建設貫穿干部“八小時”內外,讓好的作風成為習慣,讓規范的行為成為自然,推動黨員干部真正把優良作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上率下,示范引領,發揮“關鍵少數”正向作用。“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群眾往往把干部的言行舉止作為評價黨和政府作風形象的標尺。領導干部身處“關鍵位置”,一舉一動都直接影響著群眾對黨的看法和感情,必須帶頭將密切聯系群眾作為作風建設的生命線,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作風成效的根本標準。要帶頭走出機關、深入一線,在與群眾交流中增進感情;帶頭直面矛盾、攻堅克難,在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展現優良作風。只有真正把群眾“表情包”作為作風建設的“晴雨表”,站穩人民立場,走好群眾路線,才能起到“不令而行”的示范引領良好效果。
建章立制,監督護航,激活制度機制長遠效能。作風建設既要靠教育引導,也要靠制度約束。要提升制度機制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相互銜接、系統配套,避免打架掣肘。要多想一步、深挖一層,探尋作風問題背后的共性原因,建立作風問題動態研判機制,運用大數據精準識別苗頭性問題,形成長效防控機制。群眾監督是作風建設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要暢通監督渠道,建立簡便高效的反饋機制,讓群眾敢說話、說真話,深入落實好干部聯系群眾制度、定期走訪制度、現場辦公制度等,把制度要求轉化為干部日常行為規范,讓制度優勢轉化為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是一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遠征。以“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的韌勁,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把作風建設的成效體現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的實踐中去,強國建設、偉大復興就一定能更好實現。
(南通市通州區先鋒街道 臧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