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培養干部也不是一錘定音,還是賽馬場上選千里馬的辦法,使人才是經過實踐考驗的真正人才。干部的能力素質絕非坐在辦公室里、電腦桌前就能養成,唯有置于一線經風雨、見世面,才能褪去“稚氣”、增長“底氣”。組織部門必須堅持“一線賽馬”思維,推動更多年輕干部下沉基層一線,讓真正能干事、干成事的“千里馬”脫穎而出。
溫室里長不出參天樹,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馬。年輕干部成長亦是如此,若始終待在“舒適區”,不接幾次“燙手山芋”、不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就難以磨礪出關鍵時刻頂得上、扛得住的“大心臟”,也練不出勇挑重擔的“寬肩膀”。當前,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基層治理的“第一線”、項目攻堅的“硬骨頭”,正是新時代賦予年輕干部的成長“賽馬場”。組織部門要秉持“以練促干、以干成才”的培育理念,打破成長局限、提供展示機會,建立“多崗位、跨領域”的歷練機制。拓寬賽道空間,聚焦急難險重、數字化轉型等,為年輕干部量身打造“多場景、高適配”的實踐平臺,讓干部在“比學趕超”中激發潛能、在“實戰淬煉”中蛻變成長。
有的馬兒擅長耐力長跑,有的精于短程沖刺,年輕干部也各有所長,其優勢短板和發展潛力也不盡相同。若采用統一模式“齊步走”,既埋沒優勢也難出佳績。培養年輕干部必須緊貼實際需求,做到精準滴灌、悉心培育,有組織、有計劃地把干部放到一線去磨礪,做到人崗相適,充分激發潛能。通過建立干部畫像分析、全員談心談話等機制,精準掌握干部優勢短板、所思所想,做到因材施教。在選派崗位時,結合崗位需求和個人特長設置“定制化賽道”,堅持“缺什么補什么、擅長什么就用什么”,確保干部不說外行話、能干內行事。健全“導師制”,選配政治強、業務精、經驗足的領導干部或業務骨干,“一對一”悉心傳幫帶,幫助年輕干部在賽馬場上跑出真本領。
育馬非一日之功,識馬需長遠之策。干部成長是有規律的,年輕干部從參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經過必要的臺階、遞進式的歷練和培養。“賽場育馬”是一個長期動態的過程,必須科學把握干部成長規律,踩準“待跑良駒”的成長節拍,依據“近期使用、中期關注、長期培養”不同梯次,實施分層次、遞進式培養,把育馬識馬的功夫做在平時、落在長遠。合理設置“跳一跳夠得著”的挑戰高度,讓年輕干部敢于同強者比、與快的賽、向高處攀,在持續破解難題、突破瓶頸中“攀臺階、壯筋骨”。
“賽馬場”上既要有競爭的“壓力”,也要有組織的“溫度”。年輕干部在“賽馬”過程中,難免因任務復雜而“本領恐慌”,也難免因缺乏經驗而出現失誤。組織部門要不斷完善“賽馬”機制,讓場地“有規則、有保障”,確保“賽馬”公平公正,讓“千里馬”跑得穩、跑得遠。建立“實績導向”考評機制,設定硬性標準,引入多方評價,客觀反映干部“實戰表現”“背后付出”,讓“比什么、怎么比”清晰明確。對表現突出、實績顯著的年輕干部,優先納入“后備干部庫”,及時給予表彰獎勵,激發“想賽馬、爭出彩”的內生動力。
(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 孫蕊鈺、區委組織部 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