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黨員干部必須做到以人民憂樂為憂樂、以人民甘苦為甘苦,牢固樹立“以百姓為天”的政績觀,察民情、暖民心、順民意,以實際行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初心為秤”量民心。心系群眾魚得水,背離群眾樹斷根。從“半條被子”里紅軍戰(zhàn)士的赤誠,到焦裕祿“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擔當,再到新時代王蘭花“服務群眾,沒有退休之說”的堅守,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以初心為標尺,精準稱量黨員干部對人民的赤誠分量。反觀當下個別干部醉心于建“遮羞墻”、造“盆景工程”,實則是將“為民造福”異化為“為己造勢”,歸根結底是政績觀偏離了以人民為中心的軌道。黨員干部當謹記干事業(yè)、創(chuàng)政績?yōu)榈氖窃旄H嗣瘢龉ぷ鞅仨氉杂X從人民利益出發(fā),把百姓安危冷暖置于秤盤,將民心得失熔鑄血脈,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shù)摹靶蜗蠊こ獭薄ⅰ罢児こ獭薄R冀K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初心校準方向,以民心衡量得失,摒棄私心雜念,以人民之心為心,在思想淬煉中做群眾的知心人、暖心人、貼心人,讓政績觀回歸為民本質。
以“群眾為師”集民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群眾生活、生產(chǎn)在基層一線,對民生痛點、發(fā)展堵點最有體會,從日常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真知灼見,是當之無愧的老師。黨員干部要認識到,只有緊緊依靠人民才能不斷造福于民。自覺拜人民為師,就要躬身向群眾學習,既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入”基層,既要“入鄉(xiāng)”更要“隨俗”,不能用“走馬觀花”代替“下馬看花”,真正做到匯集民智、凝聚民力。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fā)現(xiàn)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總結出來。同時,要注意不能只聽經(jīng)驗不聽意見,虛心接受批評建議,以立行立改的態(tài)度和常態(tài)長效的舉措,真正將貼近群眾作為解鎖問題的一把“鑰匙”。
以“實效為準”惠民生。金杯銀杯不如群眾口碑,群眾說好才是真的好。人民群眾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最終評判者。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黨員干部當用好群眾意見這把“最好的尺子”,將群眾滿意作為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時常向群眾“晾”進度、“曬”成效,以實招實效把“民生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確保工作方向不偏、工作成效夠實。要堅持久久為功、常態(tài)長效,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始終將群眾評價作為提升工作水平的動力源泉,從百姓“笑臉”看工作“效果”,以人民“滿意感”為工作“滿足感”,唯有如此,才能多出一些叫得響、立得住、群眾真正歡迎的真招實招。
(徐州市委組織部張成強、邵譽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