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風化俗成需要時間,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廣大黨員干部要秉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自覺,不能有“松勁”的心態,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牢記作風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不可滋生松懈思想、產生歇腳念頭,要持續推動作風建設久久為功。
常撣思想之塵,警惕思想“松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松一尺,行動就會退一丈,思想防線一旦出現松動甚至失守,那么“總開關”就會失靈,精神上就會因“缺鈣”而患上“軟骨病”。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更是黨員干部立身從政、擔當作為的“壓艙石”與“定盤星”,一旦患上“軟骨病”,輕則政治方向模糊,重則在重大原則問題前喪失立場、關鍵時刻經不起考驗、行動上退步滑坡。必須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作為終身必修課,一刻也不放松學習、一絲也不降低標準,堅持對標對表、反躬自省,不斷擦拭思想上的塵埃,堅持知行合一,在復雜嚴峻的斗爭實踐和風險考驗中砥礪思想鋒芒,使理論真正融入血脈,化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
常聽群眾口碑,警惕動力“松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學習教育成效如何,群眾最有發言權,如果以“徒托空言”的心態去應付了事,那必然背離“徙木立信”的初衷,讓學習教育流于形式。坐在辦公室碰到的都是問題,深入基層看到的全是辦法,學習教育的初衷是惠民生、解難題,要想群眾真正暖心,就一定要主動推開“門”,傳承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俯下身去傾聽民聲、體察民情,把群眾的“心上事”當成“上心事”,要看群眾辦事的“窗口”是否更便捷高效了,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是否真正疏通了,群眾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是否有效化解了,這些才是貨真價實的“銷號”,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最直觀、最鮮活的“晴雨表”,也是激勵我們持續改進作風、提升服務效能的不竭動力源泉。
常行長效監督,警惕監管“松勁”。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抓一抓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一些老問題極易“穿新馬甲”卷土重來、新問題也會在無人問津的角落潛滋暗長,若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則會前功盡棄、功敗垂成。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嚴格要求自我,時刻保持對“松勁”風險的清醒認識,并內化為政治自覺,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韌勁持續加壓,從根源處嚴防“風過又回頭”的反彈隱患。要堅持“回頭看”,把“回頭看”的真、常、實落實到位,以刮骨療毒的勇氣、刀刃向內的魄力,深挖思想根源和制度漏洞,對發現的新問題、整改不力的老問題,嚴肅問責,絕不姑息,讓制度真正“長牙”“帶電”,形成強大震懾力,推動作風建設走深走實,成果轉化見行見效。
(淮安市淮安區委組織部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