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工作,強調“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抓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執政之基,是團結和聯系群眾的核心紐帶。各級黨組織應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不斷推動黨的組織向最基層延伸,把支部建進小區,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讓居民找得到人、參與得上、解得了難。
建強紅色堡壘,讓居民找得到人。當下,部分社區面臨服務體量大、服務力量相對不足等問題,小區精細化治理成為基層治理的重要課題。小區是社區的基本單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最后一米”,只有充分發揮黨的領導作用,筑牢小區治理“主心骨”,才能有效破解治理瓶頸。要不斷織密“社區黨支部—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體系,進一步延伸黨建工作觸角,拓寬社區服務半徑,推動小區治理從“群龍無首”向“核心引領”轉變。選優配強小區黨建“領頭雁”,推行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雙向培養、交叉任職”,發掘一批熱心小區治理、群眾認可度高的黨員中心戶,架起黨同居民群眾的“連心橋”,持續提升小區黨建的“組織力”。
打造先鋒陣地,讓居民參與得上。小區建支部,建不是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助力小區治理提質增效。黨建工作能不能在小區扎根,關鍵要看群眾是否滿意。要把黨建陣地建在群眾家門口,緊貼居民需求,進一步增強居民參與感、幸福感。一方面,建設好小區黨群服務中心、居民議事廳等實體陣地,由小區黨支部牽頭,引領物業、居民等同心合力繪好“安居圖”,實現大事小事居民說了算,拉動基層治理工作由“單兵作戰”向“協同善治”轉變,變“一盤沙”為“一股繩”。另一方面,創新活動載體,策劃一系列貼近生活、吸引力強的主題活動,讓黨群服務陣地成為小區居民最愛去的“溫馨家園”,推動“黨建強起來、民心聚起來”。
聚焦民生實事,讓居民解得了難。提升小區黨建的服務力,保證小區黨建不落空,必須聚焦小區居民急難愁盼,提供更優質、高效、暖心的服務,辦好一件件“操心事”“煩心事”。如此,才能防止小區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兩張皮”,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黨的力量和溫度,不斷增強小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推動工作力量向服務群眾一線匯集,深化開展“三報到三服務”“執法進小區”等工作,真正實現資源在小區聚集、作用在小區發揮、難題在小區化解。堅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類型小區需要,在養老托育、糾紛調解等方面進行分類指導,細化小區公共服務內容清單,從細微處提升小區服務,更好滿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江陰市祝塘鎮 彭正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