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建立健全經常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機制,動真格整改整治,持續釋放一抓到底、一嚴到底的強烈信號。然而個別地方紙上整改轟轟烈烈、亮點紛呈,實際成效卻浮于表面、乏善可陳。這種形式整改、虛假整改,既透支公信力,也寒了百姓的心。必須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拿出抓鐵有痕的態度、攻堅克難的毅力,動真碰硬、一抓到底,真正將整改從“紙上”落到“地上”。
改,就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不能拖,更不能躲。劃清整改“責任田”,將高頻易發問題梳理形成清單,逐項明確責任人、責任崗以及整改時限,通過現場督導、公開晾曬等方式,防止責任虛化空轉;對涉及多部門、多層級的復雜問題,分好“主攻手”和“助攻隊”,建立“吹哨報到”式聯席會議機制,實現左右協同、合力攻堅。繪制整改“路線圖”,能立即解決的,事不過夜馬上辦,用行動力度彰顯整改硬度;需長效攻堅的,實行掛圖作戰、銷號管理,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撒手、整改不到位不收兵;對整改完成的,持續鞏固成效,堅決防止反彈回潮。
整改若只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終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唯有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方能實現標本兼治、系統治理。抓好建章立制,將整改過程中探索出的管用實招、硬招,及時提煉固化為常態長效的制度規范,實現“解決一個問題”帶動“解決一類問題”,讓整改成果從“立得住”邁向“行得遠”。架起監督探頭,建立常態化“回頭看”機制,聚焦“文山會海”“層層加碼”“違規吃喝”等易反彈痼疾,聯動紀檢監察監督與審計監督等力量,重點核查整改措施落實成效和長效機制運行質效,定期發布整改“紅黑榜”,推動問題真改實改徹底改,堅決杜絕“割韭菜式整改”。
檢驗整改成果,絕不能關起門來自說自話、搞內部驗收,必須讓群眾成為整改工作的“主考官”和“閱卷人”。堅持開門整改,實行“清單—措施—成效”全流程公示,通過線上平臺動態更新、線下定期集中發布,以開放心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打造“掃碼評議+入戶走訪”雙通道,廣泛收集群眾評價建議,既從點贊聲中總結好做法,更從牢騷話里深挖真問題。把群眾評價作為檢驗整改成效的最高標尺,對整改打折扣、群眾評價低的問題,堅決回爐補課、限期銷號,決不“帶病過關”,以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成效兌現整改承諾。
(東海縣溫泉鎮 馮晗睿、東海縣委組織部 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