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當年,面對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生死較量,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奮起反抗,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從革命戰爭的烽火歲月到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再到新時代的復興征程,團結始終是黨領導人民攻堅克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黨員干部須深刻把握團結奮斗的時代內涵,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團結奮斗是成就偉業的必由之路。抗戰時期,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根據地民眾運輸物資、提供情報,軍民協同作戰實現百團大戰等一系列重大勝利,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改革開放浪潮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戶間協作增產、沿海開放城市與內陸省份結對協作發展外貿經濟,上下齊心創造了經濟騰飛的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生態文明建設等重大成就的取得,無不彰顯著團結奮斗的偉大力量。抗戰的硝煙雖已遠去,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單打獨斗難以成事,唯有全體黨員干部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目標一致、共同努力,方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黨的領導是團結奮斗的根本保證。山雄有脊,房固因梁,團結奮斗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中國共產黨以國家利益為重、民族大義為先,全力促成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力量基礎。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黨始終是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團結奮斗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確保集聚起一往無前的磅礴力量。沒有引領的團結奮斗就是一盤散沙,沒有原則的團結奮斗注定迷失方向。黨員干部須堅持在思想上同頻共振,在目標上聚焦聚力,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善于把各項工作放到黨和國家事業大棋局中找準定位,自覺對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中心任務,確保方向不偏、焦點不散、初心不改。
人民群眾是團結奮斗的力量源泉。無論是抗戰時期民眾踴躍參軍、捐糧捐物,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群眾參與土地改革、推動農業生產關系變革,亦或是基層治理中群眾參與議事協商、化解矛盾在一線,團結奮斗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億萬人民的共同實踐。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涵養虛心求教的心態,耐心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最大限度調動起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好點子、好創意落到工作實踐中,形成集思廣益、眾志成城的生動局面。要堅持為人民謀福利,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統籌資源、主動作為,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處持續發力,辦好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真正做到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團結就是力量,奮斗開創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凝聚“想在一起”的團結之心,激蕩“干在一起”的團結之力,全力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斷把黨和國家事業推向前進,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無錫市新吳區旺莊街道陸酈、魏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