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八十年風雨兼程,八十年砥礪前行,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更是人類和平的寶貴財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黨員干部當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讓偉大抗戰精神照亮新時代征途,交出讓人民滿意的時代答卷。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保家衛國置生死于度外的左權、滿腹草根仍與敵周旋的楊靖宇、為了民族存亡舍子從戎的趙一曼……無數黨員先輩前赴后繼、大義凜然,以“向死而生,一往無前”的戰斗姿態抵御外侮、守護山河,用血肉之軀換來了革命勝利的希望。黨旗飄揚處,頑強意志筑起了戰斗堡壘;黨員所在處,錚錚鐵骨書寫著不朽豐碑。硝煙雖散,戰鼓不息,新時代呼喚新作為。黨員干部要把偉大抗戰精神賡續繼承、發揚光大,從英雄事跡中感受“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赤誠,厚植家國情懷,汲取奮進力量,自覺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勇毅沖鋒在前、挺膺擔當,讓先烈守護的信仰之光歷久彌新、愈發閃耀。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十四年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徹底洗刷了民族恥辱,贏得了國家獨立與尊嚴。歷史昭示我們,珍愛和平才能持續發展,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未來。黨員干部要常懷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永遠不能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淚教訓,主動在大局中找準定位,在使命中踐行初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永遠在路上”的執著,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張藍圖繪到底,在緊抓快辦、真抓實干中下好改革先手棋,掌握發展主動權。要保持銳意進取的優良作風,聚焦重大項目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核心技術攻關等關鍵領域,持續向最難處攻堅、向最深處發力,唯有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事業矢志不渝向前推進,才能在時代發展的洪流中勇立潮頭,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抗戰勝利的背后,是中華民族的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是中國人民的勠力同心、風雨同舟。無論是革命年代的烽火硝煙,還是和平時期的改革挑戰,“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所蘊含的團結偉力,始終是黨帶領人民攻堅克難、行穩致遠的重要支撐。黨員干部必須堅定不移走好黨的群眾路線,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主動朝著基層走、奔著問題去,腳沾泥土察民情,躬身實干解難題,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務實舉措,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擁護。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在“土辦法”里尋找“千金方”,將群眾智慧轉化為發展方案,想事與群眾合拍、干事與群眾合力,讓黨心與民心同頻共振,不斷凝聚起國家繁榮進步的磅礴力量。
(常州市溧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蘇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