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14年浴血奮戰中凝結的偉大抗戰精神,不僅是中華民族在危亡時刻挺起的精神脊梁,更是新時代我們砥礪前行的寶貴財富。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首在厚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愛國情懷。抗戰時期,楊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以草根為食,卻仍堅守氣節,與敵人頑強周旋;趙尚志立誓驅逐侵略者,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無數仁人志士用生命詮釋了對祖國的赤誠,愛國情懷成為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新時代的黨員干部,當傳承這份愛國情懷,將黨和人民的事業置于首位,把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緊密相連。在日常工作中,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無私奉獻。面對利益誘惑時,要堅守底線,不謀私利,始終保持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捍衛國家的尊嚴和人民的利益。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錘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意志。抗戰時期,八路軍在平型關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敵后游擊隊在絕境中開辟根據地,彰顯了“敢打必勝”的斗爭本色。如今,新時代的黨員干部面臨著各種復雜的矛盾和挑戰,更需錘煉堅強的斗爭意志。在改革發展的前沿陣地,黨員干部要敢于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勇于探索創新。面對那些阻礙改革發展的陳舊觀念和既得利益集團,敢于亮劍,堅決與之作斗爭。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斗爭本領,在實踐中積累斗爭經驗,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關鍵在于凝聚“萬眾一心齊奮斗”的團結力量。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凝聚起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民主黨派、海外僑胞等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全民族抗戰合力,“人心齊,泰山移”的團結成為勝利關鍵。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奮斗。要善于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群眾的需求和訴求,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協調,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動工作的強大合力。在面對重大災害、突發事件等困難時,黨員干部要能夠迅速組織群眾、動員群眾,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歷史照亮未來,精神永不褪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黨員干部當以抗戰精神為指引,把愛國情懷、斗爭意志、團結力量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實際行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勇毅前行!
(宿遷市委組織部 朱加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