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日。回望那段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偉大抗戰精神跨越時空,依然閃耀著催人奮進的光芒。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我們應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不斷錘煉黨性、砥礪擔當、服務人民。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箲饡r期,無數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家國擔當。楊靖宇“頭顱可斷腹可剖”的凜然正氣,趙一曼“甘將熱血沃中華”的錚錚誓言,無不彰顯著對黨的赤膽忠心。這份理想信念和忠誠品格,正是新時代黨員干部需要汲取的精神養分。要始終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始終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不斷強化責任意識,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把對黨忠誠體現到貫徹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上。
在物資匱乏的抗戰歲月,革命先輩之所以能夠用“小米加步槍”的薄弱基礎贏得最終勝利,依靠的正是艱苦奮斗、勇毅前行的斗爭精神。當前,黨員干部更應傳承這種攻堅克難的堅強意志,錘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政治品格。要在風險考驗最前沿站穩立場、把準方向,讓判斷力經風浪沖刷而愈發清明,領悟力經實踐熔鑄愈發透徹,執行力經闖關破障而愈發堅決。要主動奔赴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科技攻關的最前沿、應急處突的第一線,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毅直面復雜局面,敢于接燙手山芋、鉆矛盾窩子,在直面問題破解難題中打開工作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哪里有危難,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這首戰爭年代廣為傳唱的民謠,就是軍民團結如一人的生動體現。歷史一再證明,水乳交融的黨群關系,是我們黨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新時代新征程,黨員干部更需踐行群眾路線,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虛心向群眾學習,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要積極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善于把群眾的意見建議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持續動力。
偉大抗戰精神永不褪色,青春奮斗正當其時。新時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夠產生英雄的時代。我們要以英雄先輩為鏡,牢記黨的性質宗旨,牢記黨的初心使命,不懈奮斗,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儀征市新集鎮人民政府 趙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