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顒訒r指出,“生活是不是幸福,這要讓老百姓自己評價,我們說得眉飛色舞,老百姓無感,那是不行的,說明沒抓對地方。”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黨員干部須以群眾感受引領干事方向,以群眾口碑檢驗服務質效,俯下身子聽民意,擼起袖子惠民生,努力書寫“人民就是江山”的時代答卷。
抓任何工作,給群眾辦任何事情,目的都在于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只有群眾真正感受到了幸福,服務才是真正抓到位了、產生實效了。倘若群眾無感,那么說得再好、花再多功夫也是沒抓對地方。群眾的需求都是實在具體的,他們往往通過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感受服務的溫度。從引水工程解決用水問題,到醫保改革減輕就醫負擔,再到鄉村振興提高農民收入……這些關系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日?!艾嵤隆?,恰恰是群眾感知幸福的關鍵所在,更是抓好民生服務的重要環節。應當緊緊圍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好事實事,把發展成果不斷轉化為更好的生活品質,從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務做得好不好,群眾生活過得幸不幸福,不能以干部“自我感覺”代替群眾切身感受。群眾的感受是方方面面的,既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里,也蘊含在街頭巷尾的“閑談”聲中。唯有走進基層、邁進家門,才能聽清找準群眾評價,真正把為民服務做深做細。應當主動下沉到社區網格、小區樓院,走街串巷、進門入戶,坐公交、探市場、進廠房,主動詢問老百姓生活是否便利,多從“刺耳話”中找問題,在“牢騷話”里尋差距,摸清摸透群眾的意見建議。暢通意見反饋渠道,通過搭建民意熱線、領導留言板等平臺,用好“懇談日”“民情接待會”等制度,鼓勵老百姓講出對民生服務的觀點看法、意見建議,全面、及時地了解群眾的真實感受,并將之作為干事創業、服務為民的重要標尺。
問效于民,更要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造福人民。群眾提問題、講感受,是對干部的信任,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倘若對群眾的反饋視而不見、久拖不決,不僅會使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更會寒了老百姓的心。對于群眾反饋的問題,須以“時時上心”的緊迫感和執行力,及時予以改正,不斷優化服務,并公開整改結果,強化跟蹤問效、做好定期回訪,努力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等領域取得突破,不斷提高為民服務質效,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實惠和便利。提高政治敏銳性,深入剖析群眾意見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厘清前因后果、來龍去脈,定好目標、細化舉措,真抓實干、久久為功,推動解決“一個問題”向辦好“一類事情”延伸,讓老百姓的期盼在一項項具體行動中變成現實,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無錫市濱湖區馬山街道 阮美鈴、蠡園街道 蘇佳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