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激活新質生產力的“第一變量”,更是驅動產業躍遷的“關鍵動能”。省級高新區作為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肩負著推動產業升級、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必須以更強自覺把握人才與發展的重要關系,以系統思維精準引才、長遠眼光悉心育才、優良生態傾心留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夯實人才支撐。
著力構建“強磁場”,集聚招才引智“新動能”。人才是園區建設的源頭活水,精準引才是園區創新發展的關鍵一招。作為產業發展主戰場、主陣地,高新區要堅持以“人才版圖”引領“產業藍圖”,積極編制高端人才分布地圖、核心人才庫和緊缺人才圖譜,緊盯關鍵行業龍頭背后的人才團隊、“卡脖子”技術背后的領軍人才,集中資源力量招引與自身產業體系升級高度契合的“急需緊缺”人才,以關鍵人才撬動產業躍升。招才引智不能拘泥于留用方式,關鍵是要發揮人才效用,應當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高標準打造北京創新服務驛站、丹陽(上海)飛地孵化器,深度對接北上廣深“飛地引才”資源,柔性引進頂尖團隊,實現“人才在外地研發、成果在本地轉化”的創新模式,以創新思維實現園區人才隊伍的擴容蓄能。
積極搭建“大舞臺”,激發人才創新“內驅力”。“致治之要,以育才為先”。引才聚才只是序章,育才用才方為根本。高新區作為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要充分發揮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以及園區高新創業公司優勢,優化研發和產業化的空間布局,持續推動高端技術服務平臺、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資源整合,為初創企業搭建孵化平臺。產業的根基在人才,人才的舞臺在產業,著力加強蘇慧創腦科學研究中心、腦科學聯合實驗室建設,推動腦科學、低空經濟、VR/AR產業聚鏈成群,形成“以產聚才、以產興才、產才互融”的生動局面。“雙高協同”是踐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具體行動,高新區要進一步發揮產教融合“樞紐”作用,用好用足省級“雙高協同”政策,推動區內骨干企業與高校、職院深度協同,構建校—園協同育人體系,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入園逐夢,讓八方英才在高新區的高平臺上干事創業。
用心打造“溫馨港”,提升人才扎根“歸屬感”。人才競爭的本質是區域發展生態的競爭。開放包容是高新區的發展基因,高效服務是高新區的獨特優勢,要想持續推動園區與人才雙向奔赴,就要大力營造近悅遠來的優良生態,深化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恪守“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原則,以“店小二”精神紓困解難,統籌整合園區眾創空間、黨建園等資源,完善留學生、大學生創業園建設,探索創業導師、創業管家等服務模式,深化“人才俱樂部”“青年人才論壇”等品牌,舉辦企業家沙龍、CEO論壇,助力科技創業者向卓越企業家“蝶變”。既要關注人才的“發展大事”,也要聚焦人才的“關鍵小事”,升級“一站式”人才服務中心,集成政策咨詢、項目申報、安居保障等事項,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同時加快配建高品質“人才社區”“人才公寓”,完善商業、休閑、文化等生活“軟配套”,讓人才在高新區安心扎根、舒心生活、順心創業。
(丹陽高新區黨工委書記 荊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