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隊伍是推動我們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心氣關乎事業全局成敗。然而現實中,動輒以一時之誤、片面之詞為干部貼上僵化的“標簽”現象時有發生,如“U盤式干部”“冰箱式干部”等等。這些“倉頡式”造詞、標簽化批評,看似形象生動、言辭犀利,實則將復雜問題簡單粗暴化。這樣一張張不負責任的負面標簽貼下來,既歪曲了干部形象,更冷了干部的心,危害不容小覷。
“標簽”之弊,在于“以名掩實”、避重就輕,將問題簡單歸因于個體“不作為”,把責任轉嫁、下壓至干部肩頭,卻回避了問題背后可能存在的體制機制梗阻、資源配置失衡、歷史遺留包袱等深層次矛盾。標簽易貼難除,人心易冷難熱。標簽一旦貼上,便如沉重烙印,縱使干部百般作為、千般努力,亦難掙脫其束縛,其后果,只能是導致干部憂于出錯而束手束腳、忙于避責而無心擔當。
序事辨才,須鍛造火眼金睛,穿透浮名迷霧,直抵本真內核。評價干部既要觀其當下之為,更要察其長久之功;既要聽其周遭之議,更要驗其干事之效。應當構建多維、動態、立體的考核評價體系,準確勾勒干部真實畫像,讓實干者脫穎而出,讓弄虛者無處遁形,從源頭上杜絕“標簽”產生的土壤。
干事創業如同闖關奪隘,荊棘叢生,需要沖勁和銳氣。若亂貼“標簽”現象常在,必然使干事者心灰意冷。探索前行的征途,難保永不踉蹌,求全責備不可取,“一錯否決”要不得,更不能因為偶然失誤就扣帽子、打棍子,否則干部就會在非議中失去熱情,唯恐多做多錯。必須科學界定容錯情形和程序,精準區分探索失誤與違紀違法、無意過失與明知故犯。對符合容錯條件的干部,要大膽容、及時糾,使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干部隊伍是推動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他們的心態、狀態直接關系群眾冷暖。切不可一味創造新詞、亂貼“標簽”,最終冷了干部的心。對于基層干部,不妨多些雪中送炭的理解,從制度上“減負賦能”,在情感上“關心關愛”,營造風清氣正、心齊氣順的干事沃土,讓干部心暖勁足、志堅行篤,從“低溫運行”回歸“熱血狀態”。
(鹽城市委組織部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