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必須堅強,黨員隊伍必須過硬。”村干部作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領頭雁”與“主心骨”,其隊伍建設直接決定了鄉村治理水平與群眾福祉。面對新使命新征程,要重視村干部的管理和培育,以系統性思維顯著提高村干部服務鄉村的能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扎實、充滿活力的新時代村干部隊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以“學”提質,鑄魂賦能淬煉履職盡責“真本領”。鄉村振興是充滿開創性的事業,呼喚與時俱進的能力素養。把穩政治“方向盤”。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深化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引導村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提升村干部政治理論素養。提升實戰“硬功夫”。推行“菜單式”培訓,針對產業升級難題、項目規劃短板等問題,定期組織開展涉及鄉村規劃、項目管理、財務規范等實用知識培訓。打造“示范村研學路線”,開展沉浸式現場教學,讓工作方向可觸摸、可感知。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大擂臺”,讓村干部同臺競技、亮績賽績,讓實干經驗在田間地頭、治理一線有效提升。激活創新“源動力”。鼓勵“跳出本村看發展”,組織赴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有針對性地借鑒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文旅融合等方面的成功模式和創新理念。引導村干部學習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管理服務效能,定期舉辦“支書論壇”“振興沙龍”,邀請專家學者、返鄉能人交流前沿信息,碰撞思想火花。
以“管”增效,嚴管細抓鍛造擔當作為“硬作風”。“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嚴管就是厚愛,精準管理方能催生最大效能,讓村干部在制度軌道上穩步前進。選賢任能強根基。選強配強村社“兩委”班子,堅決把政治不過硬、能力不勝任、作風不扎實人員擋在門外,全面提升鎮村社黨員干部能力素養。從致富能手、外出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退役軍人等群體中培養儲備優秀青年人才作為村級后備力量,為基層治理蓄足源頭活水。嚴督實查筑堤壩。聚焦村干部權力運行“風險點”,實行全程覆蓋式監督,利用“百姓議事會”、線上監督平臺等載體,暢通群眾監督“直通車”,對村干部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制止。用好農村集體經濟賬務快記平臺,嚴查慎核村集體入賬清單,對違紀違法問題露頭就打、絕不姑息,涵養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務實重干明導向。采取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把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等作為硬指標,讓考核結果與村干部獎懲直接掛鉤。健全不稱職村干部調整制度,結合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排查整頓,定期分析研判村干部履職情況,對崗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差、群眾反映強烈的,及時進行約談提醒,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予以調整或解聘。
以“愛”護航,精準施策激發干事創業“新活力”。“對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依靠,生活上要關心。”要營造安心安身安業的良好環境,讓村干部心無旁騖扎根基層、奉獻鄉村。立穩晉升階梯。打破村干部職業發展“天花板”,讓上升的路可見、可行、可期,注重從優秀村干部中選拔鄉鎮領導干部、考錄鄉鎮公務員、招聘事業編制人員,讓實干者有位。積極推薦政治素質好、參政議政能力強的優秀村干部作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提升政治榮譽感和話語權。提高待遇保障。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工作實績相掛鉤的報酬機制,嚴格規范基本報酬,適當提高績效獎勵占比,真正讓“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大不同”。落實年終績效考核獎勵、離任村干部補貼發放、健康體檢等制度,用實打實的保障消除村干部后顧之憂,點燃干事創業的熱情。營造暖心氛圍。壓實縣鎮村三級談話主體責任,做到“思想波動必談、工作受挫必談、家庭變故必談”,及時為村干部紓解壓力。注重選樹表彰“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優秀村干部”等先進典型,廣泛宣傳其優秀事跡和突出貢獻,讓“學先進、爭先進”蔚然成風。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擔當、踏實做事的村干部撐腰鼓勁,激勵廣大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一線奮勇爭先、建功立業。
(灌云縣同興鎮黨委書記 卓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