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成長無捷徑可走,經風雨、見世面才能壯筋骨、長才干。”選調生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要真正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關鍵在“選”準好苗、“調”得其所、“育”強根基,引導他們在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火熱實踐中墩苗壯骨、淬煉成鋼。
在“選”上嚴格把關,甄選真心實干的好苗子。選人是一切的基礎。必須打破“唯分數”“唯學歷”的慣性思維。苗子若在源頭就帶著“鍍金”的浮躁心態,如何能成長為經歷風雨的參天大樹?要重點考察報考者的家國情懷和投身基層的決心,運用深入面談、模擬情境等多種方式,精準識別哪些人是真心實意愿到基層吃苦鍛煉的“實干派”。選拔環節就要重視考察他們做群眾工作、處理突發事件等基層急需的“硬本事”。同時,抓好入職前的培訓,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通過優秀榜樣示范、沉浸式鄉村體驗等方式,幫助這些“新苗”思想扎下根,系好“墩苗壯骨”的“第一粒扣子”。
在“調”上精準適配,確保人崗相宜才盡其用。崗位安排直接關乎成效,關鍵在于精準匹配。如果所學專業與崗位需求脫節,“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僅人才價值難以發揮,也會造成寶貴資源的浪費。組織部門要“沉下去”做功課,深入了解鎮街村社發展的難點痛點,清晰勾勒出“崗位需求圖”。在此基礎上,像精準調配良方一樣,綜合考慮選調生的專業特長、能力特點和個人特質,把他們安排到最能發揮才能、最契合地方發展需求的“主戰場”;要建立跟蹤觀察機制,對確實存在“水土不服”情況且短期內難適應的,審慎進行必要微調,力求人事相宜、才盡其用;要嚴格控制借調,避免因隨意抽調導致選調生“身在心離”、浮于表面。
在“育”上全程用力,鍛造扎根一線能擔重任的壯材。培養選調生,既要選好調好,更要全程“管”好“育”好。現實中,“放養”式培養、心浮氣躁沒去掉“驕嬌”二氣的現象時有發生,溫室里的花朵終究難耐風雨。因此,要壓實鎮街村社黨組織的直接培養責任,堅決防止“掛名”“空轉”;要敢于把選調生放到鄉村振興、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第一線去“壓擔子”,讓他們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干;嚴格落實駐村制度,確保身心真正融入基層一線;選配經驗豐富、作風過硬的干部作為“導師”,既要嚴格要求、精準指導,也要關心愛護、幫助成長;要鮮明樹立“重實干、重實績、重基層”的用人導向,將駐村工作扎實程度、群眾口碑、解決復雜問題的實際能力作為硬指標,與期滿后的任用、晉升激勵緊密掛鉤,真正讓那些沉下心、融得進、干得好的選調生有甜頭、有奔頭。
(盱眙縣委組織部 周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