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成于上,俗化于下。”好作風如同春風化雨,可以滌蕩歪風邪氣,更能催生奮進動能。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毫不放松抓作風建設的堅定決心,以優良作風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讓清風正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作風是無形的旗幟,指引著行動的方向。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正是靠著“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的清廉本色,靠著“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實干擔當,才能在不同歷史時期攻克一個個難關、創造一個個奇跡。如今,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好作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但個別干部將作風建設與干事創業對立起來,認為“管得嚴了手腳就捆住了”,成為了阻礙發展的“攔路虎”。只有打掉這些“攔路虎”,才能讓政務服務高效順暢,讓發展環境愈發優良。
好作風的核心,在于把握“嚴”與“實”的辯證統一。嚴不是束縛,而是為實干劃出底線;實不是粗放,而是讓擔當更有方向。部分地方將“嚴禁公款吃喝”等同于“取消公務接洽”,把“規范督查檢查”曲解為“不開展任何監督”,用形式主義簡單粗暴解決問題。抓好作風建設,既要有整治歪風“零容忍”的堅定,又要有“不干擾”正常工作的清醒,既要嚴查利用職權的腐敗行為,杜絕“數字政績”“材料政績”的虛假作為,又要鼓勵“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大膽探索。以張弛有度的作風建設,保障高質量發展“好生態”。
領導干部的作風,是作風建設的“晴雨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有的地方之所以歪風難除,根源就在于少數領導干部“臺上講紀律、臺下搞特殊”,用雙重標準對待作風建設。而那些清風正氣充盈的地方,往往有著一群“帶頭干、帶頭改”的領路人,這種“向我看齊”的擔當,比任何說教都更有力量。當領導干部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普通干部自然會見賢思齊,群眾也會真心擁護,發展氛圍必然愈發濃厚。
作風建設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化作經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若是將作風建設當作“一陣風”,雨過地皮濕之后便故態復萌,不僅會消耗群眾信任,更會錯失一定的發展機遇和窗口。真正的好作風,應當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是少了空話套話、多了真知灼見,是少了迎來送往、多了現場辦公,是少了推諉扯皮、多了馬上就辦。當這些細節匯聚成習慣,發展的動能自然會源源不斷。
好作風帶來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群眾的獲得感里。正如春風拂過大地,帶來的是萬物生長的生機,好的作風必能催生出高質量發展的碩果。讓我們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讓好作風這股“春風”常吹不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不竭動力。
(常州市武進區委組織部 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