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為根治頑疾提供了制度基石。制度重在落實,在落實環節必須拿出“動真格”的決心與魄力,敢于碰硬碰難、狠抓落實,才能推動減負政策真正落地見效,確保政策紅利惠及廣大基層干部,直達“最后一公里”。
《若干規定》清晰劃定了鐵規矩、硬杠杠,“動真格”才能捍衛制度權威,以剛性執行確保令行禁止。監督網絡要緊而又緊,創新監督方式,豐富監督內容。尤其不能讓基層監督“失語”,應當拓寬“自下而上”的反饋渠道,鼓勵基層干部敢言、能言、愿言,讓“增壓行為”見見光、曬一曬。要堅持零容忍,既追究直接責任,也倒查領導責任,強化問責追責的震懾力。更需持續釋放減負“風向不轉、力度不減”的強烈信號,讓基層真切感受到破除形式主義的堅定決心,徹底卸下心中的“無形之擔”。唯有讓制度長出“鋼牙利齒”,在實踐中不斷細化、剛化、實化,將籠子扎得更密更牢更緊,消除形式主義的“彈性空間”和“模糊地帶”,才能確保減負在執行中不走樣、不變形。
減負關鍵在于政績評價“動真格”,讓工作“返璞歸真”。考核體系是評價工作的“度量衡”,更是干部行為的“風向標”。考核本身必須聚焦實質,把減法做到位、冗余清徹底,只保留真正必要、具體明晰、便于操作的核心項目,確保考在關鍵處??己吮旧硎枪ぞ?,而非目的。要警惕考核“內卷化”陷阱,計分規則應以達標為主,慎用、少用排名,避免“惡性競爭”。考核要讓客觀標準說話,讓既定規則說話,讓群眾口碑說話,真正讓考核鎖定真問題、硬發展、實成效。
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是一項攻堅戰、持久戰。唯有以刮骨之勇正本清源,讓工作回歸本來面目,方能掃清形式主義的生存土壤,推動基層減負落到實處,讓廣大基層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寶應縣委組織部 王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