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微”是傳統文化中關于修身與治世的重要理念,強調在細微之處保持警惕,通過把握細節實現全局的穩定與發展。中央八項規定以“小切口”撬動黨的作風建設“大變革”,通過整治“吃喝”“開會”等“小事”,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廣大黨員干部要常懷“慎微”之心,警惕身邊的“小事”,注重自身的“小節”,把紀律規矩、為民情懷落實到每一件日常小事中,在細節中展現作風,在細致處服務民生,架起黨和群眾的“連心橋”。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各類通報的案例中,許多違紀違法行為都是從“一頓飯”“一張卡”開始。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深刻認識到“小節”絕非無害,“第一次”就是防線,任何可能影響公正履職的“小意思”“小方便”,都必須堅決拒之門外。在細微之處保持高度警醒,牢記紀律規矩要求,自覺遠離和抵制各種誘惑,即使在無人監督的場合亦堅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讓每一次選擇、每一個言行都經得起群眾和組織的檢驗。
作風問題,說到底是黨性問題。黨員干部能否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放心上、把群眾和責任扛肩上,歸根結底要靠黨性修養作支撐。只有從小事抓起、從小處嚴起,注重在細微處錘煉黨性、磨煉意志、涵養定力,才能經得起誘惑、穩得住心神。要擰緊思想上的“總開關”,注重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把黨性體現在每一次面對誘惑時的清醒抉擇、每一次處理公務時的公正無私、每一次服務群眾時的真誠熱忱中。善于聽取身邊同事和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聚焦工作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深入檢視自身是否存在思想認知上的不到位和行為上的疏漏,認真查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抓早抓小”的決心,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切實筑牢思想堤壩。
細節之中見精神,微小之處顯初心。作風建設的最終成效當落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上。這個過程同樣蘊含“慎微”的智慧。民心之聚,始于細微之處的用心與真誠。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要在小事小節上嚴格要求自己,更要以精細態度辦好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難事和急事。面對更加多元的群眾需求,要以調查研究為起點,撲下身子、邁開步子,主動聽民聲、察民意、解民憂,用“腳下有泥”換來“心中有數”。善于從群眾的“微表情”中讀出“真訴求”,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方式,提升服務溫度。堅持快事快辦、小事不拖,運用數字賦能等方式提升效率、創新方法,真正把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逐件辦好、辦實、辦到位,在解決“急難愁盼”中傳遞溫度、凝聚民心。
(昆山市千燈鎮歇馬橋村 郁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