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主要從為什么要斗爭、怎么去斗爭、如何斗則能勝等方面,向中青年干部提出要求和希冀,為廣大黨員干部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根本路徑。
斗爭實踐同我們黨的誕生、成長、壯大、成熟如影相隨,是共產黨人勇于面對各種挑戰、勇于處理各種矛盾、勇于解決各種問題的重要法寶。從早期的土地革命戰爭到武裝斗爭,從改革開放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涌現了一批批敢于斗爭、堅持實踐的優秀黨員干部,如堅持實事求是抗擊三害、斗爭病魔的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與時間賽跑、與時代競爭的“陀螺部長”楊漢軍,與惡劣自然環境抗爭32年、不忘愛國初心的守島英雄王繼才,他們身上無不閃耀著在實踐中敢于斗爭、在風雨中接受洗禮的光芒。
當下,一些黨員干部面對改革紅利下的多元復雜的社會和利益蛋糕時,思想信念松動了,有的開始懈怠了,認為是時候享受勝利果實了,失去斗爭的銳氣;有的彷徨了,不知道何去何從,失去斗爭的方向;有的恐慌了,沒有斗爭的本領。凡此種種,都成為干部健康成長的絆腳石、攔路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形勢新挑戰,要發揚斗爭精神,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行百里者半九十,作為黨員干部要清楚的認識到,現在還遠沒有到開慶功宴、喝慶功酒的時候,不能貪圖享樂、懈怠不前。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培養干部、歷練干部從而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的有效途徑。一方面,要讓缺乏實踐經歷的黨員干部到重大斗爭中接受磨礪。不接幾回燙手的山芋,不做幾回熱鍋上的螞蟻,不碰幾回硬釘子,練不出鐵手掌、鐵肩膀、硬腦袋。一系列重大的時代課題如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污染防治等都是新形勢下的新挑戰,要把危難險重、基層一線作為培養歷練干部的大熔爐和練兵場,要讓黨員干部在領題解題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凝聚沉著穩重之氣,增長成材膽識謀略。另一方面,要把具備實踐基礎、斗爭經驗的好同志、好干部放到重要的地方、重要的部門、重要的崗位上去,讓他們接受更大的挑戰,完成更加艱巨的任務,同時也樹立有為才能有位的鮮明用人導向,如此反復,呈螺旋式增長,從而激發干部隊伍結構功效最大化。
干部成長離不開斗爭實踐。干事創業中,人是第一核心要義,斗爭實踐應該是檢驗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到底是居其位,謀其政,乏于術,還是上得刀山,下得火海,這都需要火眼金睛進行精準識別,對號入座,該歷練的要歷練,該重用的要重用,該回爐的要回爐,從而讓干部隊伍健康成長,結構優化。
(灌南縣委組織部朱從武,首發于交匯點新聞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