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繼開山島黨性教育基地被確定為江蘇省干部黨性教育基地之后,由雕塑家吳為山雕塑的王繼才銅像也在開山島上落成,生動地再現了英雄王繼才生前為國守島的場景,在廣大黨員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王繼才同志在執(zhí)勤時突發(fā)疾病去世,以生命踐行了自己的忠誠誓言,為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家國情懷添上了一抹新時代的“橄欖綠”。學習王繼才同志的愛國奉獻精神,就要從其言行,從其“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中,感受這份家國情懷獨特的擔當、執(zhí)著與力量。
干一時容易,堅守一生不容易。堅守是一種最可貴的擔當。在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無電無淡水無植物、生活條件奇差的孤懸海島上,如果作為一個觀光點上來體驗一下,或者作為教育基地上來鍛煉幾天,應該說不是很難的事情,但是要作為畢生的崗位來堅守卻很難。相比之前在島上堅持最長的也只待了13天,王繼才用32年的時間、用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華,認真兌現了“我要永遠守在開山島上,守到守不動為止”的承諾,無愧于“時代楷模”的國家贊譽,無愧于海島衛(wèi)士的使命擔當。
做一次簡單,重復萬次不簡單。儀式是一種最尊崇的執(zhí)著。在少有外人來往和缺乏上級監(jiān)督的海島上,在如此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下,嚴格按照規(guī)章和制度要求開展工作,一次兩次不算難,千次萬次卻很難。升國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填寫海防日志,看似簡單的事情,王繼才卻每天都將這些工作當成一種職責來完成、一種儀式來踐行,在千萬次的執(zhí)著重復中將“守島就是守家,國安才能家安”的樸素情懷,絲縷編織成一面鮮艷奪目的旗幟,點滴凝固成一尊莊嚴肅穆的雕塑。
苦一個尋常,全家付出不尋常。付出是一種最無私的力量。在工作崗位上謹守底線、吃苦付出是應該具備的基本操守,但是在改革開放“家家奔小康、戶戶求富裕”的時代風氣里,能帶著一家人矢志報國、無私奉獻、不逐名利卻不尋常。妻子王仕花辭去教職陪同守島,兒子王志國成了邊防武警。多年只拿微薄“薪資”的王繼才夫妻,30年來卻一次次拒絕親朋好友換個賺錢工作的提議,經受住了9次高達百萬利益的非法合作請求,以無怨無悔的付出奉獻噴薄出了新時代的愛國正能量。
“一寸丹心圖報國”,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時代呼喚新精神,新時代就是需要更多像王繼才一樣秉持一顆報國丹心的接續(xù)奮斗者,在無數平凡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愛國擔當、執(zhí)著與力量,努力以不平凡的業(yè)績書寫屬于自己和這個偉大時代共同的華章。
(揚州市江都區(qū)委組織部何亞兵,首發(fā)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