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正深入開展。作為一名新的選調生,我也在深深思考:我的初心是什么?
崖頂雛鷹懷壯志。很多偉人在年輕的時候就立下鴻鵠之志。毛澤東從青少年時代就立志救國,獻身革命,常常“身無分文”卻“心憂天下”;周恩來少年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玻利瓦爾立志不把祖國從西班牙統治下解放出來,誓不罷休……剛走出象牙塔的我,就像山崖頂上剛出巢的雛鷹,希望能夠在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施展才華,翱翔于祖國的藍天。
墻角梅花有暗香。作為選調生,需要到基層一線接受“千錘萬鑿”、“烈火焚身”的歷練。但只要自己有抱負,有志向,有一顆為民辦事的心,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發光。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七年,為梁家河的百姓挖水井,建沼氣池,從稚氣未脫的北京青年到老陜口中的“好后生”,從懵懵懂懂的知青到通達干練的村支書……即便是在不起眼的“墻角”,也能像梅花一樣散發著清香。楊善洲、黃大年、黃文秀等扎根基層的優秀同志亦是如此。
凌煙終非吾本意。從古至今,太多的文人學子入仕為官是為了加官進爵,追求功名利祿、光耀門庭。“男兒欲畫凌煙閣”,這是是古代大部分士子的真實欲求。但是仍有一些不以做大官為目的,而以造福百姓為己任的“異類”。北宋名臣范仲淹能夠“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清代鄭板橋雖是“些小吾曹州縣吏”卻能夠做到“一枝一葉總關情”。而時代楷模張富清老人更是不以卓越功勛為立世之資,反以敢為天下先的突擊隊員精神立于人民心中。
民心才是真功名。古往今來,那些地位顯赫、位極人臣的高官被百姓記住的不多,而那些一生致力于為百姓謀福祉的名臣卻永遠活在百姓心中。為民辦事,清正廉潔,造福一方的“一錢太守”劉寵;治理西湖、修建蘇堤,不顧身家性命也要為飽受新法之苦的百姓請命的蘇東坡;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等等。他們雖然不是什么封疆大吏,沒有高官厚祿,卻用自己的赤子之心換得了民心。贏得民心才是最大的功名!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心連心,共命運,是共產黨人的初心,也是共產黨人的恒心。”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深刻的告訴我,無論我在哪,從事什么工作,只要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要時刻想著群眾,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無錫市惠山區錢橋街道魏揚帆,首發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