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插上實干的翅膀
發布時間:2019-08-31 來源:交匯點新聞 點擊:
近年來,各地方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對新問題、新情況的分析研判,開展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工作成效和群眾滿意度的創新工作,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績。但是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在開展創新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苗頭,必須予以重視和解決。
創新需要問題導向,不可自娛自樂。這些年一些干部常常抱怨“工作忙忙碌碌,卻感到離群眾越來越遠了。”一些群眾也反映“眼花繚亂,不知道干部們整天在忙什么。”反映出了一些機關部門工作與群眾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黨政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本質上是向人民群眾提供公共產品的公共部門。人民群眾是各項工作的最終服務對象,創新工作不能盲目實驗,無效的、甚至錯誤的政策將耗費寶貴的社會資源,最終也將由“老百姓”埋單。創新工作必須建立在上級文件政策、根植于基層現實需求之上,絕不能放飛自我、天馬行空。比創新更具緊迫性的,恐怕是多走進群眾、多下到基層,多花些時間開展調研,才能弄清楚創新工作為誰做、怎么做,做什么。
創新需要長抓不懈,不搞短期行為。近年來,基層干部常常反映一些文件篇幅冗長卻很快無人問津,一些部門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形成的經驗做法、開發的APP、軟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常常一年后就不再推行、逐漸荒廢。有的部門一任主官一任“想法”,為了盡快形成政績,常常新官不理舊賬,留下一個個爛尾工程。這些在工作中追求短期利益的短視行為,不僅讓干部感到十分迷茫無奈,也給基層開展工作造成混亂,更嚴重透支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公信力。出現上述問題深層次的原因恐怕在干部考核機制出了問題,干部考核重視任中考核,更應重視離任考核,對爛尾工程較多的干部,應調低其個人政治信用等級,限制其晉升和調任重要崗位。此外上級黨委部門還應對各地和各級部門開展創新工作加強統籌謀劃,給予必要的監督把關,提高開展創新工作的嚴肅性、協調性。
創新要能復制推廣,不做盆景擺設。現實中,一些基層部門諳于宣傳包裝,熱衷于短時間、小范圍內,集中資源堆砌典型,針對這一現象,干部群眾戲言“工作做了針頭尖,宣傳報道吹上天。”面對這一現象,主管部門要么缺乏“四不兩直”精神,被蒙在鼓里,要么明知不實,卻放任造假。殊不知,創新工作不是為了領導一時滿意,而是為了群眾長期獲益。其實,縱觀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培植“盆景”“典型”不失為開展工作的一種智慧,因為范圍縮小了,失敗的成本也可控。家庭聯產承包、經濟特區、個體工商戶曾今都是創新,也曾充滿爭議,但是它們形成的經驗做法迅速得到人民群眾和其他地區爭相學習,用成功的實踐證明了其合理性,也自然贏得了各方的理解。但是如果明知所謂的創新并無實質意義,卻為了部門或個人利益維持其存在,無異于欺騙,與其讓其繼續占用和浪費公共資源,不如盡快予以清理。
(盱眙縣委組織部吳本奇、雙全,首發于交匯點新聞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