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三多”抓好主題教育評估
發布時間:2019-08-24 來源:中國江蘇網 點擊: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通知,組織開展主題教育評估工作。評估是對主題教育的一次“回頭看”,本身也是一次找差距、促落實的過程。評估中要轉變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以客觀有效的評估方式、科學嚴謹的評估過程,確保評估結果科學、全面、公正。
少查臺賬多查現場。主題教育開展如何,需要看有沒有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績。好的臺賬資料固然可以將主題教育安排部署、工作推進、問題整改等方面內容系統展示出來,有助于全面、快速了解情況。但是,臺賬資料有時候未必準確、真實,學習筆記看不出學習效果,臺賬和現場可能存在“兩張皮”。“看臺賬一屋子,不如走現場一陣子”,通過實地走訪窗口單位、工程現場、項目一線,可以更好的了解作風轉變、形象進度、工作進展,也是對臺賬資料的對比驗證。
少聽匯報多聽民聲。主題教育成效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要堅持“開門搞評估”,不僅聽黨員干部怎么說,更要聽群眾怎么評價。通過廣泛聽取意見、開展隨機測評、滿意度調查、大數據分析等方式,了解普通黨員、基層群眾真實想法,提高群眾評價在考核中的權重,進行綜合分析研判,作出全面評估,提高評估的“含金量”。特別是基層減負、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整治等方面,采取由下至上的效果評估,見具體事、聽群眾言,更能直觀客觀地反映出實際成效。
少看盆景多看角落。各地在主題教育中涌現了一些亮點和典型,理所當然也成為評估工作的“加分項”。但是如果只看盆景,難免管中窺豹,看見了成績、看不到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評估中,可以借鑒“四不兩直”式督查和調研,不妨來一些隨機抽查、暗訪督查、突擊檢查,少走“經典路線”,多“臨時變道”,看沒人注意的“角落”,到困難多、矛盾集中、位置偏僻的地方,看“原生態”,聽“原汁原味”,讓主題教育評估更有溫度、更接地氣。
(睢寧縣委組織部高楠,首發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