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人才“活水河”
發布時間:2019-08-10 來源:中國江蘇網 點擊: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在北京中關村調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時強調,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唯有在引、育、用、留四個方面持續發力,方能使人才之河常流不斷,常流常新。
海納百川“引”,構筑人才集聚“強磁場”。轉變傳統引才理念,破除唯學歷、唯資歷、唯職稱的用人導向,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以職業分類為基礎,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在人才評價中的地位,真正把能干事,善干事、干好事的人才納入視野。提升人才引進質效,警惕引才功利思想滋生蔓延,要讓企業牢牢掌握人才引進主動權,聚焦地域產業發展、企業崗位需求定制引才規劃,不盲目追求高精尖,在“準”字上下足功夫,實現人適其崗,人盡其才。優化人才引進方式,創新引才引智的思路模式,樹立人才運用“借腦”思維,發揮互聯網在人才要素配置中的優化與集成作用,讓不具備條件但又確實需要引進的人才參與到地區產業經濟建設中來。
多措并舉“育”,打造人才培養“孵化器”?!笆陿淠?,百年樹人”,人才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摒棄過度依賴引進的人才工作思想,避免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逐步形成自力更生開發培養人才資源的局面。加大對現有人才隊伍的教育培訓力度,結合人才特點及培訓需要,重點圍繞提高人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設置培訓內容,杜絕“大水漫灌”培育方式,不斷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注重與高等院校長期合作,以產學融合的方式為企業“量身定制”專業技能人才,打造科學高效的人才閉環式鏈條,為產業轉型升級儲備技術力量。完善鄉土人才的培育機制,注重實用型人才能力提升,整合培訓資源,創新培養模式,著力打造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高素質本土人才隊伍。
不拘一格“用”,激活人才創新“強引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懂人才是大學問,聚人才是大本事,用好人才是大智慧”。搭建好人才干事創業平臺,才能充分發揮各領域人才效能。要圍繞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科研能力提升等內容,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積極扶持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不斷筑牢區域人才創新創業的堅實基礎。集聚優質創新創業項目,為敢創業、愿創業、創成業的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鼓勵各類人才在市場的廣闊舞臺上一展身手,全面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為項目健康發展源源不斷注入新鮮動能。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競賽,聚集和整合社會創新創業資源,激發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熱情,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為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關懷備至“留”,建設人才服務“溫馨港”?!霸院梦嗤?,引得鳳凰來”。完善人才扶持、資助、獎勵政策,充分發揮人才政策的疊加效應和激勵效應,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全面加強服務保障,把人才之所想、之所急、之所憂入腦、入心、入行,積極從人才安居、落戶、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保姆式”服務,大力營造拴心留人環境。深入開展優秀人才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各領域各行業涌現出來的業績突出、社會公認度高的優秀人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激勵更多優秀人才脫引而出,匯聚人才發展強大合力。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不斷為銳意進取的人才撐腰鼓勁,給勇于創新人才松綁卸包袱,鼓勵他們不斷將科技創新轉化為生產力,推動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灌南縣委組織部陸俊達,首發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