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各級黨組織集中推進基層減負,治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基層普遍反映文山會海、考核泛濫的情況少了,但也有一些地方基層減負中存在目標不明、方法不當、效果不佳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一些地方熱衷于把少開了多少會、少發了多少文件、壓減了多少臺賬,片面地作為基層減負的核心指標,這無疑是基層減負做法上的形式主義、成效上的官僚主義。就像革命的首要問題是分清敵我一樣,基層減負首先要搞清“誰在什么工作中應該負什么責”的問題。筆者認為,建立分工明確的責任清單,理清各級組織在各項事務中應當承擔的責任,才能做到方向正確、目標明確。否則,取消了本應由基層承擔的事務,卻把本應由上級擔負的責任推向基層,不但不會為基層減負,反而會適得其反。
推進基層減負的過程中,有的部門存在本位主義,要求基層專職配備工作人員;還有的部門剎不住官僚主義,只派任務不給支持,基層工作偶有失誤就追責問責。一方面,事多人少的現實特點,要求基層干部必須“校長兼教工,上課兼打鐘”,人員編制上的“圈地運動”讓“特崗部門”的同志理直氣壯地“減負”了,而其他非“特崗部門”的同志卻不得不把“特崗部門”同志減下來的工作承擔起來,不得不變相地“被動增負”。另一方面,厘清責任不是下放責任,更不是推卸責任,上級部門也應加強對基層的業務指導,必要時要派出人力幫助、下撥經費支持,寬容基層在推進工作中的失誤,才能讓基層既扛起事業責任負重前行,又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一些基層干部將減輕負擔與降低標準畫上等號,打著減負的旗號推卸自己的責任。這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懶官思想和推諉扯皮、不思進取的庸官思想。無謂的負擔必須減,但必要的壓力不能減。當前,精準脫貧、污染防治和防范風險等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基層。對基層干部而言,松了形式主義的束縛,更要擰緊實干擔當的狀態,必須堅持減負不減責,甘做“最后一公里”上的運輸隊,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不但要把黨的好政策落實到廣大群眾中去,還要把落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反映上去,調控各項舉措,堅持統籌推進,真正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為基層減負,減的是表現在基層的形式主義,同樣也要減根子在上面的官僚主義,當從權責明確入手,建立長效的保障機制,讓基層干部在奮斗路上少背不必要的包袱,多跑奮斗的征程!
(沭陽縣委組織部張炎,首發于中國江蘇網組工e評)